学院首页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获“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2022-05-01

2022年4月28日,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表彰大会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图片-1.png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前身为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反贫困问题研究中心。自2016年11月成立以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作为国内反贫困理论研究和实践的重要基地,始终服务于国家的脱贫攻坚战略,对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进行系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不断丰富和创新反贫困理论体系,为国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提供决策支持。

2.jpg

牵头贫困县退出国家标准研制,参与贫困县退出评估

在研究院理事长朱信凯教授和院长汪三贵教授的带领下,中国扶贫研究院牵头贫困县退出国家标准研制,参与贫困县退出评估,先后在中西部有脱贫攻坚任务的22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调研,涉及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多个方面,相关研究成果多次获得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要批示,并被党和国家重要部门采纳。中国扶贫研究院还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脱贫地区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及政策研究》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实施精准扶贫的机制与政策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合作项目《易地扶贫搬迁的社会经济与环境影响》;出版的学术专著《扶贫开发与区域发展:我国特困地区的贫困与扶贫策略研究》获得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脱贫攻坚与精准扶贫:理论与实践》入选中宣部2020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和中国图书评论学会2020年11月“中国好书”榜十部著作之一。

由于在脱贫攻坚中的卓越贡献,2020年中国扶贫研究院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称号,成为2020年教育部系统获得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的唯一机构。汪三贵教授被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授予“全国扶贫开发先进个人”。


01.jpg

四代学者的坚守,人大反贫困理论研究贯穿中国特色脱贫之路

作为中国人民大学扶贫研究院的依托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一直以来聚焦中国伟大实践,聚焦反贫困等农业农村重大问题研究,在精准扶贫、脱贫评估、乡村建设理论与实践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创新性成果。

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作为人大反贫困研究的第一批学者,严瑞珍、程漱兰等人身体力行、强调理论源于实践,对国家扶贫开发战略展开引领性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开启了中国反贫困的太行山道路研究,代表作《中国贫困山区开发的道路》获1996年孙冶方经济科学奖、1996年国家教委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和1999年吴玉章科研奖;20世纪90年代,以温铁军等为代表的学者深入全球化条件下和新时代背景下的城乡融合与农民脱贫问题实际,开启“三农”问题与乡村建设实践研究;进入21世纪,随着精准扶贫方略的提出,汪三贵、程国强、郑风田等学者总结中国大规模减贫经验,牵头贫困县退出国家标准研制,参与精准扶贫及贫困县退出评估工作,成为中国当代精准扶贫新时期反贫困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迈进新时代,一批青年学者接过人民大学反贫困和乡村振兴研究的接力棒,诠释新时代乡村振兴经验,用学术讲好中国故事。

004.jpg

四代学者立足中国扶贫伟大实践,坚守人民立场,前赴后继,探寻中国经验,坚守创新,讲好中国故事,与新中国减贫历程紧密地交织在一起,书写下辉煌的篇章。

003-.jpg

学院官方微信

党委邮箱:nongfadw@ruc.edu.cn

院办:010-62511061

团委:010-62511062

教务:010-82509135

同等学力/在职培训:010-62517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