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首页
五一支农日记 |活动全回顾
2023-05-08第一天:乡村产业蒸蒸日上,劳动实践热火朝天
去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勉励广大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重要讲话精神,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依托学院传统品牌项目“五一支农”,组织27名本硕博各年级学生组成“五一支农”实践团,由学院党委副书记康琳、团委书记陈乙瑶、团委常务副书记马圣诞带队前往四川省自贡市开展调研与实践活动。
4月27日,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五一支农”活动正式启程,抵达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4月28日,实践团进行了第一天的实践调研。实践团实地调研了当地的传统工艺和文旅产业,深刻体验到在乡村振兴方针的引领下,城乡融合发展与农民致富取得的丰硕成果。
第一站,实践团参观了富顺县的文庙与西湖。文庙与西湖位于富顺县古城区核心位置,融人文、自然、民俗、遗迹为一体。实践团成员了解到,富顺文庙是始建于北宋庆历四(1044年),是中国历史记载的1800余座文庙中保存完整的29座之一,并了解了富顺文庙各处建筑的文化内涵与建筑特点。走出文庙,实践团成员们漫步西湖湖畔,这里绿树成荫,花香怡人,鸟鸣清脆,更加贴近富顺人民的真实生活。路边时常可见茶馆,居民们坐在茶馆里聊天闲谈。
从西湖湖畔坐上大巴车,实践团来到自贡千天百味食品有限公司。在陈醋酿造车间,实践团成员们了解了晒醋的生产工艺与流程。在广阔的醋场,成员们了解和品尝了晒醋的各类现代产品。在参观过程中,成员们就晒醋产业发展的相关问题与工作人员展开了交流。
随后,实践团来到了位于狮市镇马安村的马安小镇·农场。农场占地230亩,遵循“趣味农业、生态农业、农业学科、健康研学”的原则,大力推介农耕野趣文化和户外休闲运动。实践团成员就如何突破节假日经济的限制、如何开展有效宣传推介等问题与农场创始人展开了热烈交流与讨论。
下午,实践团来到了代寺镇明星村。应村委会邀请,实践团师生来到党群服务中心,为代寺镇中心小学的同学们写下了自己的祝愿与寄语。这些寄语将抵达代寺小学的各位同学手上,为他们带来求学、生活、为人的更多启迪。
接下来,实践团成员们来到在代寺镇明星村举办的第八届美丽富顺——寻找醉美乡村暨代寺镇“顺康杯”龙虾文化旅游活动上,亲身参与了龙虾垂钓的劳动实践。代寺镇党委书记林利向实践团师生介绍了龙虾文化旅游节的基本情况。近年来,代寺镇大力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模式,逐步形成集“苗种繁育、绿色养殖、物联流动、稻虾加工、餐饮消费”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带动了广大村民致富增收。代寺镇以此次龙虾文化旅游节为契机,推出龙虾垂钓、农耕体验、稻田音乐会、美食品鉴、特色农产品展销等系列活动。实践团成员们垂钓小龙虾收获颇丰,充分感受到了农旅融合的独特魅力。
晚上,富顺县委县政府相关领导、学院领导和老师、校友来到实践团住地,看望慰问“五一支农”实践团的各位同学。县委书记杨斌热情欢迎各位师生的到来,鼓励各位同学在富顺县深入实际,多看多走,富有收获,顺利平安。学院副院长毛学峰鼓励同学们深入观察、总结乡村振兴一线的经验与做法,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院教授唐忠鼓励各位同学在调研实践中脚踏实地,知行合一,真正践行“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2020届校友、赵化镇党委副书记杨梅欢迎师弟师妹来到富顺实践调研,希望各位同学认识富顺、理解富顺、爱上富顺。
在马圣诞的主持下,实践团召开了当天的总结分享会。同学们各自进行了自我介绍并畅所欲言,表达了自己自出发以来的所思所想。成员们概括了调研对象的优秀经验和典型做法,也提出了在调研过程中自己的疑惑和问题。马圣诞鼓励各位同学尝试更多角度思考问题,深入实际,多与游客、村民沟通交流,在实践中发现真问题、批判性思考。
第一天的活动已行至尾声,实践团成员们对第二天的行程更加期待,将做好准备在实践调研中发现更多、收获更多。
第二天:领略古今农耕魅力,缅思玉章校长功绩
去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勉励广大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重要讲话精神,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依托学院传统品牌项目“五一支农”,组织27名本硕博各年级学生组成“五一支农”实践团,由学院党委副书记康琳、团委书记陈乙瑶、团委常务副书记马圣诞带队前往四川省自贡市开展调研与实践活动。
4月29日,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五一支农”实践团进行第二天的实践调研。实践团师生们参加中国乡村振兴典型观测百县联盟(富顺观测点)揭牌仪式,实地调研富顺县的“双再生”绿色稻粱产业,并前往吴玉章生平陈列展、吴玉章故居和自贡灯会,开展生动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上午,中国乡村振兴典型观测百县联盟(富顺观测点)揭牌仪式在富顺县代寺镇水稻高粱现代农业园区综合服务中心举行。富顺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县委办公室主任杨建,县政府副县长曾旭,学院教授唐忠、党委副书记康琳、副院长毛学峰出席活动,实践团师生和县委组织部、县农业农村局、代寺镇相关负责人参加活动。
活动由曾旭主持。揭牌仪式上,杨建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到来的师生表示欢迎。他表示,富顺县将以加入“百县联盟”为重要契机,全面提高全县农业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着力打造“富顺再生稻”“富顺柑橘”等一批优质农产品品牌,培育一支“一懂两爱”的乡村振兴人才干部队伍,全力趟出新时代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跨越的乡村振兴之路,为乡村振兴事业提供富顺案例,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贡献富顺经验。希望同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在产业融合、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探索共建“智慧共同体”“产业共同体”“教育共同体”,推动富顺农业农村现代化迈上新台阶。
在现场领导和学院师生的见证下,曾旭和毛学峰共同为中国乡村振兴典型观测百县联盟(富顺观测点)揭牌,观测点正式启用。
毛学峰代表学院向观测点启用表示祝贺,并希望大家多到学院参观、交流、学习,学院将进一步搭建综合交流平台,加强政策研究、实践教学等方面的合作,助力富顺乡村振兴。
揭牌仪式后,实践团一行来到富顺稻粱园区文化展示中心参观。曾旭向实践团师生介绍富顺县苗仙湖柑桔、小三峡特色水果、板永种养殖、沱江沿岸绿色蔬菜、龙贯山稻粱五大现代农业园区和十二核心区分布情况,农业产业发展现况和农耕文化。实践团师生浏览、品尝部分地方特色农产品,观看富顺县现代农业发展视频。每到一处,实践团师生在认真听取情况介绍之余,不时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紧邻展览中心的就是富顺县宏源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实践团一行进入到农机服务社内部近距离观察了旋耕机、无人机等农机设备。
随后,实践团一行来到李子村的大豆高粱带状复合种植示范区参观。凉风习习,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气息,成员们步行在田间小道中,仔细观察大豆与高粱之间行间距的大小,作物的株状高度。负责人在一旁讲解,他介绍到当地的复合种植模式采用农机农艺结合、带状复合种植的生产模式,具有增产增收、节本增效、绿色防控等技术优势,进一步加深了成员们对这一发展模式的理解。
实践团一行接下来前往富顺稻粱农耕博物馆。博物馆设有溯农馆、富农馆、知农馆和村史馆四个展馆,并按照农业生产时节更迭设置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个区域。这里不仅陈列传统的农耕工具、生活老物件,还用泥塑生动展现了农业生产过程。透过陈列的一件件展品,实践团成员不仅感受到了富顺悠久的农耕文明,更感受到了富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带动农民致富增收的努力成果。
下午,实践团师生来到自贡市荣县的吴玉章生平陈列展览馆,集体学习了中国人民大学老校长吴玉章的生平事迹与革命精神。吴玉章老校长是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历史学家、语言文学家。展览馆外的长壁上雕刻有金漆的六字“一辈子做好事”,这句赞语来自于毛泽东同志对吴玉章老校长的高度评价,也是吴玉章将一生奉献给党和人民、奉献给革命的凝练写照。荣县县委组织部部务委员蒋玉鹰向实践团师生介绍了荣县辛亥首义的红色革命历史,讲述了荣县因吴玉章老校长而与中国人民大学所结下的深厚情谊。在展览馆中,实践团师生了解到吴玉章老校长投身辛亥革命、组织留法勤工俭学、领导南昌起义、远赴苏欧、归国抗战、开拓新中国高等教育等人生各个时期的卓越功绩,为吴玉章老校长一生信仰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胸怀家国、立德树人的价值追求,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思想作风,严以修身、清正如玉的道德情操所深深震撼。
在参观完展览馆后,实践团师生来到吴玉章故居。实践团师生瞻仰墓地并敬献花篮。随后,实践团师生走入吴玉章故居参观。一件件展示陈列的遗物、一张张灰白模糊的照片、一段段细致深入的讲解,让实践团成员的思绪飘回到过往的尘封岁月里,仿佛看到了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愿意以我全部的力量献给全国同胞,为民族的解放为国家的独立的战争,而奋斗到最后一滴血”的誓言也在耳畔响起,那个身材魁梧、眼神坚定的革命志士仿佛穿梭过时光的隧道又站在了大家的眼前。
晚上,实践团师生参观《辉煌新时代》主题灯会。富顺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彭万松向实践团师生介绍自贡彩灯的民俗文化以及自贡灯会的悠久历史,据记载,自贡的灯会源于唐朝,自古便有“千灯之城”的美誉。
“五一”支农活动的第二天行程自此到达了尾声,脚步不歇、学习不止,第三天的行程依旧精彩纷呈、值得期待……
第三天:桑蚕产业促增收,三产融合明前路
去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勉励广大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重要讲话精神,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依托学院传统品牌项目“五一支农”,组织27名本硕博各年级学生组成“五一支农”实践团,由学院党委副书记康琳、团委书记陈乙瑶、团委常务副书记马圣诞带队前往四川省自贡市开展调研与实践活动。
4月30日,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五一支农”实践团进行了第三天的实践调研。实践团师生们实地调研赵化镇的粮桑和文旅产业,并与赵化镇委镇政府领导展开座谈,与“一线总指挥”畅谈基层治理与乡村振兴。
上午,实践团师生乘车前往赵化镇铁龙村桑蚕产业示范基地参观学习。在田间地头,实践团师生们体验了采摘桑叶的劳动实践。
在与村民和镇领导的交流中,实践团成员们了解到,目前当地桑蚕种植规模已达7,000亩,并计划于今年拓展种植规模至10,000亩,力图形成更为紧密的农民利益联结机制,联农带农,将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当地农民。就当地粮桑产业的发展模式、蚕丝制品的加工销售、粮桑产业吸纳劳动力就业等问题,实践团成员们与镇领导展开了进一步交流与讨论。
下午,赵化镇党委书记易树君、党委副书记杨梅、副镇长张显俊同实践团师生召开了座谈会。张显俊介绍了赵化镇深化桑蚕产业产业链的措施、成果与制约瓶颈。杨梅介绍了赵化古镇的发展情况,以及赵化镇未来在文旅方面的规划。易树君总结了赵化镇“四大目标”“两条主线”的整体发展战略规划,讲述了自己对基层治理的理解,阐述了建立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实现乡村振兴的路径等关键问题。实践团成员们就粮桑产业的土地流转情况、实现发展的财政资金问题、与镇领导进行了探讨。
座谈会后,实践团师生跟随杨梅参观了赵化古镇丝绸巷、两湖会馆、刘光第故居等历史人文景点和修建中的星空民宿,深入了解了赵化镇的历史文化和文旅融合发展情况。
“五一支农”实践调研告一段落,实践团成员在每日充实的行程中,深入考察了当地推动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的不同模式,就如何实现三产融合和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对于如何因地制宜利用现有资源、如何切实推进乡村振兴有了更为切身的体会。在此次实践调研中的所见所闻、所听所感,一定会为同学们今后的研究与学习提供宝贵的资料与启示。
同学感悟
2022级博士研究生 赵丽茹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在与当地领导的座谈会上,我收获颇多。他们讲述了当地农业农村发展的路径和实践基础,使得我加深了对基层政府工作人员扎实工作的认知,他们那种“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工作思想使我深受感动。另外,基层政府领导在和我们交流的过程中一直强调他们的视角是从实践出发,首先声明实践和理论的差别,这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学好科学理论是一方面,如何把这个理论在地化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则更加重要,也凸显出实地调研的必要性。
2021级本科生 邓鑫
4月30日,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上午我们前去参观赵化镇铁龙村粮桑种植产业,了解到当地特色的粮桑产业是由集体经济合作社牵头、龙头企业进驻、农户参与的这一模式,在此基础上农户一方面有流转费作为保底收入,同时还有企业收入分成,真正向着发展产业同时保障农民收入的目标努力。同时我们还亲身体验了采摘桑叶,从中体会到农业生产的辛苦。
2022级本科生 徐振华
此次“五一支农”社会调研让我体会良多,这是我第一次切身感受到社会调研的魅力所在。唯有实地调研,才能获得最准确的数据,才能了解最真实的情况,才能知道最迫切的需求。也是在此次调研中,我逐渐懂得了,什么叫做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调研当中,通过与当地干部群众交谈,我了解到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之间的小矛盾;体会到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对于土地规模化流转的重要性;理解了集体经济在乡村振兴中的的重要作用。同时,我也深深感受到,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迫在眉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容有失。
2022级硕士研究生 王心怡
今天我们一行人来到了铁龙村桑蚕产业示范基地进行参观,通过当地领导的讲解,了解了当地粮桑种植的发展和现状。在谈到集体经济是否要引入机械进行现代化生产时,当地领导的回复让我不禁感到当地对于农民的关注和重视。由于铁龙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已经外出打工,村里剩下的多是不能从事繁重体力劳动的妇女老人。采摘桑叶是他们赖以生计的工作,如果引入机械化生产就必定会取代一部分人工,让他们失去工作。因此,出于帮扶的初心,即使发展现代化桑蚕产业能够提高利润,他们也没有采取这种方式,因为振兴乡村不止在于提高农民的收入,也在于强化农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