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RESEARCH
“食物-能源-水”系统关联模型学术研讨会 在中国人民大学顺利召开
2018-08-082018年7月20日-21日,“食物-能源-水” 系统关联模型方法研讨会(China-US Workshop: Modeling the Nexus of Food, Energy and Water Systems)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本次研讨会得到了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南京大学环境学院、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NSFC)、美国国家科学基金 (NSF)和美国田纳西大学等单位的支持。来自中国、美国、荷兰等国家的50余位学者出席了会议。
本次研讨会的主要目的是探讨“食物-能源-水”动态复杂关联系统的耦合机制以及“食物-能源-水”系统(FEWS)各部分之间的模型链接方法,分析影响社会、经济、气候和工程耦合系统的弹性、阈值和临界点的关键因素,建立食物-能源-水综合分析的优化模型系统,为中国-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合作研究计划“食物-能源-水耦合关系研究”,提供重要科学参考和支持。
7月20日上午,会议在中国人民大学汇贤大厦C座401会议室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唐忠院长首先代表学院欢迎各位专家的来访。他指出,在全球面临食物、能源与水资源短缺问题的背景下,“食物、能源与水”系统关联成为全球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问题,此次会议的召开恰逢其时。希望会议能够形成相关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指导合作研究奠定基础,并期待通过此次会议与各位专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美国田纳西大学教授、橡树岭国家实验室高级研究员Terry Hazen代表美方致辞。他表示日渐稀缺的淡水资源、变化不定的粮食供给和日益旺盛的能源需求,这三者的相互冲突正扰乱着世界经济格局、政府运作以及环境健康,因此三者的耦合关系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田纳西大学Joe Zhuang教授介绍了中美合作的三个网络基础,分别是中美生态系统与环境变化联合研究中心(JRCEEC)、中美环境可持续发展生态伙伴关系(USCEES)及中美环境、能源及食物方向博士生培养项目。
组委会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仇焕广主持了大会特邀专家报告。美国田纳西大学、国家橡树岭实验室的教授Terry Hazen发表了《利用微生物群落结构对食物、水和能源的地球化学进行结构化学习》的主旨报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李善同教授发表了《结构变化、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主旨报告;美国马里兰大学孙来祥教授发表了《全球贸易格局的变化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努力的矛盾》的报告。
北京大学中国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黄季焜教授作了题为“中国粮食贸易对全球水土资源足迹的影响”的学术报告。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农业与资源经济学院教授Biran Wright的汇报主要围绕“粮食和水的库存在应对环境变化中的作用”展开。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Jinhua Zhao教授就“是什么推动了新灌溉技术的缓慢扩散?”问题展开了讨论。
20日下午,奥本大学生物系统工程教授William D. Batchelor就“作物生长模型在食物-能源-水系统分析中的作用”进行了报告。奥本大学Hanqin Tian教授发表了“可持续农业视角下食物-能源-水耦合关系中资源利用效率的优化——从概念模型到决策支持系统”的报告。21日上午,美国田纳西大学Mingzhou Jin教授、Steven Ripp教授、Sean Schaeffer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张力小教授、天津大学刘茜博士、四川大学蒋强副教授、荷兰自由大学Lia van Wesenbeeck教授、中粮集团资本运营部规划部总经理顾善松博士分别进行了相关主题的汇报。
21日下午,在美国田纳西大学Joe Zhuang教授和美国马里兰大学Laixiang Sun教授的共同主持下,参会学者围绕“食物-能源-水系统关联模型的主要挑战”、“中美食物-能源-水系统关联模型的合作机遇”、“中美合作协议构想”和“项目行动计划”四个问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
此次为期两天的研讨会中,来自不同国家、不同高校的学者分享了“食物-能源-水”动态复杂关联系统的耦合机制的各种观点,显示出“食物-能源-水”问题研究的多元性与多学科交叉性。本次国际会议为国内外学者提供了相互交流与对话的平台,推动了中国人民大学与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在“食物-能源-水”耦合关系领域的研究合作。
(会议日程和与会者专家名单请见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