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团工作

他山之石 | A刊是怎样炼成的?

2022-11-25

01.jpg

个人介绍

龚教伟,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2021级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以第二作者(第一作者为导师)在《中国农村经济》发表文章,2022年国家奖学金、宝钢奖学金获得者。

代表作

[1]唐建军,龚教伟,宋清华.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要素流动与技术扩散的视角[J].中国农村经济,2022(07):81-102.

百转千回,论文历程并不轻松

2021年1月,在保研告一段落后,我因为是从金融学到农业经济管理的跨专业保研,所以希望能提前接触农业经济问题的研究以尽快适应较陌生的领域。在听了几场线上讲座后,我将目光投向了农业要素配置和生产率问题上,这也是经济增长和产业研究的重要问题。因为本科的背景,所以我首先考虑以农村金融为问题切口,而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呈现典型的二元结构特点,普惠化和数字化的金融发展可能促进这一结构的改善,从而对农业农村发展产生影响,当时还很少有数字金融影响农业生产的相关问题研究(现在有了很多),所以形成了选题。

我于2021年1月开始动笔,于2021年4月完成初稿。论文成型后,与导师联系,对论文进行打磨和加工。文章于2021年6月开始投稿,期间经历过期刊的拒稿,最后抱着尝试的心态投递《中国农村经济》,在经历完七次返修后,于2022年7月被成功接受。这次经历对我而言是非常“幸运”的,不仅是发表,更重要的是我完整地经历了一次论文写作和投稿的过程,这使我受益良多。虽然现在回看文章可能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但是一篇文章很难做到绝对的完美,接受不完美也是追求更完美的必经之路。而且,只有端正了对论文的态度,我们才能对科研训练、投稿、返修保持一种平常心。同时,我也和大家一样,是一名仍在摸索形成系统科研方法的研究生,希望分享一些感悟和思考,与大家共勉。

选题很关键,保持对生活的敏感

选题是决定论文价值性的最重要因素。经济学的分支领域有很多,每位同学都有各自偏好的话题或者方向,尽可能从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入手。选题往往来自生活,越出色的研究,所关注问题本身往往更简单,但却给人灵光一现或者意料之外的结果。如果对生活观察足够仔细,保持较高的敏感度,找到一个有趣且有意义的选题并不会非常困难。灵感并不一定只能来自于学术期刊,而我个人更喜欢在读文学书籍、看电影和电视剧时找灵感,以放松的心态多观察和思考反而可能有出乎意料的结果。

02.jpg

在确定好选题后,就需要开始下一阶段的思考:文章是否有理论意义、如何用合适的数据支持想法。首先,对于理论意义,不是指有文献的支撑,而要有经典经济理论的思考,我认为以实证结论堆砌理论可能不是很合适的手段,一定要思考问题背后的经济学理论含义。

其次,实证数据方面,我接触到的一个被反复讨论的问题是:对于公开数据,很多人可能会产生一种数据都被研究透的感觉。但我认为这主要取决于个人的发掘能力。例如CFPS数据,有很多研究发表到了发展经济学杂志(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上,但也有很多研究止步于一般的期刊。几百道问卷问题排列组合总会有不同的问题值得挖掘,而且每个人的分析视角也不会完全一样,即便是传统的最低工资问题,随着数据不断精细,在社会经济结构出现较大变革的当今,在2019年的American Economic Review上依然能见到踪迹。所以,我认为不必太纠结一手数据和公开数据孰优孰劣,分析结果更取决于我们的使用方式。

文笔功底很重要,注重写作训练

表达非常重要,这七次返修大多数都具体到段落逻辑、遣词造句中,并不只是分析内容的修改,一方面这是《中国农村经济》的特点,另一方面强调了写作能力的重要性。一篇好的论文归根结底,需要用文字的形式向读者呈现思考。如果文字表达不清晰,再独特的论点和精细的分析方法反而可能会让读者一头雾水。好比高考作文,同一个话题满分60分,有同学的作文能得到55分以上,而大部分人却只能得到40分出头,这一道理对于经济学论文写作也是一样的。杂志社希望所发表的论文既有问题的科学性和方法的专业性,同时表达是通俗易懂的,让大部分读者所信服和接受。目前很多专家学者都强调不要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一方面要求分析方法清晰明了,另一方面要求文章内容通俗易懂。

专注研究成果,平常心看待研究结果

投稿是一个不可控的结果,但训练却是实实在在的。研究生是一个科研训练的起步阶段,尤其是当硕士生的毕业对论文发表没有硬性要求时,在研究生阶段我们更应该侧重培养自己的科研能力,提高对问题的敏感性和分析技能。因此,我目前对自己的要求就是放低起点,专注研究过程。特别想和大家分享的就是不要害怕沉没成本,认为文章发不出去就毫无意义。很多的研究可能始终无法顺利录用,但是在构思、写作和修改的过程中,这一系统的锻炼过程更有价值。每个学习阶段都有应该侧重的事情,我认为,博士是与硕士相比更适合产出的阶段,而且在硕士期间了解学界的研究模式,从而思考未来选择和提高抗压能力是更重要的。

文献阅读要匹配现有能力,适合自己才是最优解

阅读文献是帮助我们快速了解所关注问题的既有成果,以及学习成熟理论和实证方法的重要途径。对于刚开始从事经济学研究的同学,如何选择文献和与阅读文献是两大困扰问题。首先关于文献选择,一般建议精读经济学的综合权威期刊和领域顶级期刊,中文文献和外文文献都需要选择。我认为中文期刊和英文期刊主要是写作风格差异,特别体现在引言和结论部分,但在研究问题和实证方法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

此外,我建议精读文献要和自己的能力相匹配,如果对计量方法、论文写作逻辑掌握的不是非常清楚和深入,建议先选择比较简单的文献,待能力提高后,再选择更好难度也更大的文献,这与我们的学习过程是相适应的。例如,读一篇经济学五大刊的文章,如果看了三遍都没有完全理解,我认为可以把时间用到阅读和掌握相对简单的文章,做更有针对性地阅读。而在阅读文献方法上,我个人不太习惯分门别类去完整记录,会选择在感兴趣的文章上进行简单的勾画和高亮,后期开始相关研究或者写作时,能够快速复习这篇文献的内容,再反复看,带着问题看,这样能较好地提高阅读效率。

探究计量逻辑,干中学掌握计量方法

我认为如果想从事一段完整的研究,中级计量知识一定要掌握清楚,特别是像内生性等基本问题,虽然基础但是真正能够考虑全面、处理得当的并不多。一个研究如果存在严重的内生性问题,或者样本具有选择性偏误,哪怕选题再好,计量方法再前沿,从根本上就可能出现很大漏洞。我们平时阅读经济学综合类期刊和领域顶级期刊,除了问题本身具有很强的科学意义外,实证处理非常细致。大多数情况下,基础问题往往决定着结果的好坏。在实证方面,我认为影响一篇文章能否顺利接收,主要看分析能否解决一切基本问题上的质疑,使结果让大部分读者可信。无论是计量模型还是分析软件,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干中学,掌握软件基本操作后,尝试模仿一篇论文的数据分析过程,将帮助我们相对快速地掌握一套规范的实证研究方法,这也是很多人推荐和认可的学习方式。但同时我们也要注意,模仿不是照搬,一定要思考步骤背后的原因和逻辑,例如为什么要剔除某些类别的样本等。

03.jpg

总结

对于学术研究,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我建议平时多看新闻,闲暇时多追剧、多读些书。像费孝通先生的《江村经济》和史清华教授的《中国农家行为研究》,都是用最朴实的调研观察和数据描述性方法去讲述中国农村的经济和社会结构,这些经典作品的思想性非常值得我们去反复体会和思考;此外,一篇文章的写作、投稿和返修是非常消耗能量和具有很大不确定性的过程,不要太过纠结文章的结果,整个过程所锻炼的才是真正的bonus。最后,引用我非常敬佩的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田轩教授的格言总结:有灵魂、有进步、有惊喜。

04.jpg


学院官方微信

党委邮箱:nongfadw@ruc.edu.cn

院办:010-62511061

团委:010-62511062

教务:010-82509135

同等学力/在职培训:010-62517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