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首页
统筹兴“三茶” 融合启新篇 | 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师生前往福建武夷山市开展“卓越三农·先锋”实践调研活动
2024-03-283月20日至23日,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福建三周年之际,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17名师生追寻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前往福建南平武夷山市开展以“‘三茶’统筹发展”为主题的“卓越三农·先锋”实践调研活动。
为期四天的活动中,师生们通过座谈交流、深度访谈、实地踏查等方式,体悟闽北红色精神、走近生动实践案例、品味千年文化韵味,在武夷山水之间交出了一份关于“三茶”统筹发展的“人大答卷”。
抵达 || 初识“三茶”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南平考察时指出“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为南平努力做好“三茶”统筹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通过此次调研活动,调研团了解目前南平在建设“三茶”统筹发展先行示范地方面取得的经验,并从茶旅联动、科技兴茶、生态育茶、产业强茶等方面提出先行先试的完善建议,真正让“一片叶”成为造福千家万户、推动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南平是重要的茶业产区之一
在调研开始之前,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茶企业、茶农和合作社3种问卷设计和访谈培训。通过问卷设计,此次调研更系统地收集到茶农和茶产业相关的信息,从而为后续的分析和研究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孔祥智教授、柯水发教授、王雨濛副教授给同学们进行了问卷培训,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了问卷的设计理念和技巧,提高了同学们进行调研的效率和准确性。
行前做好了日程和路线规划,在3月21日-23日分别去往天心村、黄村村、桐木村开展对茶农的入户调研;走访武夷山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示范基地、武夷山市知名茶企“正山堂”等地;考察“万里茶道”起源地下梅村的和“朱子理学”形成地五夫镇。同学们协作紧密,相互配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和责任。
“三茶”统筹实践调研活动行程安排
一切准备工作已就绪。3月20日,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仇焕广,党委书记曾丙健,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吕媛媛,学院教授孔祥智、柯水发,专职辅导员董慧,博士生李愿、梁晨、赵雪娇,硕士生宋乐颜、万深玮、何一鸣等一行17名师生先后踏上了前往福建南平武夷山市的实践调研之旅。
深入 || 行知“三茶”
座谈交流理思路
3月20日,师生一行到达武夷山市,当天下午便开展了“卓越三农·先锋”——“三茶”统筹发展座谈会。南平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徐春晖,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孔祥智、柯水发以及当地知名茶企、茶叶合作社、茶农代表出席座谈会。会议由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吕媛媛主持。
徐春晖开场介绍了南平市历史悠久的茶文化,并从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方面总结了南平市为推进“三茶”统筹发展做出的具体工作情况。座谈与调研同步开展,同学们与当地茶企、茶叶合作社、茶农代表进行一对一问卷访谈,当天共完成9份企业问卷,2份合作社问卷。通过此次座谈会,老师们与同学们对当地“三茶”统筹发展工作有了深入的了解。
“三茶”统筹发展座谈会现场
3月22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出席“卓越三农·先锋”——“三茶”统筹发展座谈会暨“中国乡村振兴典型观测百县联盟(武夷山市观测点)”授牌仪式,并看望正在福建南平武夷山市实践调研的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师生。南平市副市长龚志阳、南平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范小龙、武夷山市副市长邱敏,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仇焕广、党委副书记吕媛媛、教授孔祥智、柯水发等参加会议,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党委书记曾丙健主持会议。
林尚立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对南平武夷山市为师生提供实践调研的宝贵机会和良好条件表示感谢,鼓励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合力答好“如何让中国茶真正地走向世界”这道题。福建正山堂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江志东、武夷山市首席岩茶厂杨文春、星村镇黄村村茶农占永禄分享自己从事茶叶种植、销售多年来的经验。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孔祥智、博士生代表李愿、硕士生代表万深玮、本科生代表管小川畅谈本次在武夷开展实践的感受和收获。现场还进行了“中国乡村振兴典型观测百县联盟(武夷山市观测点)”授牌仪式。
林尚立校长与参会人员合影留念
“中国乡村振兴典型观测百县联盟(武夷山市观测点)”授牌仪式
进村入户“握”实情
3月21日上午,师生一行来到武夷山市天心村,天心村号称“中国岩茶村”,地处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的核心部位。在当地人的引领下,调研组分成五组,同步前往不同的村组展开入户调研。调研中发现,当地茶农几乎都建有一个小型茶厂用以加工和储存茶叶,大部分茶农都具备较为完善的产品供应链,可以直接面向消费者。天心村村民世代以茶为业,579户农户中有510户经营茶产业,占农户总数85%以上。依靠“得天独厚”的优势,天心村的村民日子正在越过越好。
“中国岩茶村”天心村
同学们和天心村茶农深入交流
3月21日下午,调研地点切换到星村镇黄村村,黄村村也是重要的岩茶产区所在地。到达黄村村以后,最直观的感受是当地颇具特色的村容村貌,家家户户拥有一栋雅致的二层楼房,公共亭子下围坐着几个悠闲的村民,
好奇地观望着“考察”的外地人。为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山”理念,黄村村打造了3000多亩生态茶园示范点,生态茶园建设的理念在黄村村应用得更加深入、彻底。
黄村村随处可见的“茶”元素
赵雪娇在黄村村访谈茶农
3月22日上午,调研团来到此次调研的最后一个村落——桐木村。武夷山市星村镇桐木村位于武夷山脉南麓、九曲溪源头,是武夷山国家公园核心区域,是世界红茶发源地、世界红茶鼻祖“正山小种红茶”原产地。调研中发现,桐木村还存在许多只生产青叶的茶农,这些茶农的青叶交付给当地合作社统一加工售卖。当被问到是否愿意放弃农业去城市生活时,当地的茶农坚定地摇头,笑容中流露出满足。
调研师生在“世界红茶发源地”桐木村合影留念
孔祥智教授深入桐木村开展街头调研
三天时间,调研团共计走访了5个村(镇),搜集了43份问卷,包含15份企业问卷、26份农户问卷、2份合作社问卷,每份问卷耗时至少40分钟。每一次问答、每一个数据背后,都蕴含了茶叶的历史与文化,凝结了茶农的坚持与初心,展现了茶企的创新与变革。
考察学习悟精神
在调研黄村村之前,调研团来到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实地考察的地点——武夷山燕子窠生态茶园。习近平总书记在此处提出“要巩固、完善、坚持科技特派员制度,把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起来,让茶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在当地导游的带领下,调研师生重走了当年习近平总书记走过的路,见识到套种、数字化技术等生态管理技术在茶园的应用情况。
调研师生在武夷山燕子窠生态茶园考察学习
一畦畦茶田满目葱翠
3月23日上午,调研团考察了下梅村。下梅村是“万里茶道”的起点,武夷茶正是通过海丝、陆丝及“万里茶道”,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调研团走访了邹氏祠堂、邹氏大夫第、闺秀楼等下梅村的著名景点,这些景点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原始建筑。走进祠堂里面,扑面而来的木质香味仿佛带人穿越到两百多年前,祠堂的设计布局、象征风水的物件的摆放是一场跨越朝代的文化交流,继续往里走,一些后人生活的痕迹再次将我们拉回现实。
“万里茶道”起点下梅村
考察完下梅村以后,调研团来到五夫镇,矗立着的朱熹雕塑让同学们注目凝视。武夷山市所在的南平市,是朱子理学萌芽、发展和集大成之地。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朱熹园,并且在此处第一次正式提出“第二个结合”。这次来到五夫镇,在当地导游的带领讲解之下,大家对朱子理学的启蒙和发展有了更为清晰的了解。
同学们在五夫镇听导游讲解
回顾 || 三思“三茶”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四天的实践之旅,师生们深刻体会到了闽北红色精神的力量,亲身经历了生动的实践案例,品味了武夷山水间千年的文化韵味,更深入了解了当地茶文化、茶产业和茶科技的发展现状,感受到“三茶”统筹之中蕴含的宝贵实践价值和理论价值。
以文化赋魂
纵观整个闽北大地,茶文化厚重远播。一代代武夷山人穿梭在茶树间,惊蛰时喊茶,春分时做茶,清明后斗茶,茶文化已然成为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了精神传承的载体。茶文化是此次实践调研的重点内容之一。走访发现,武夷山市的茶农茶商均有意识的将茶文化融入自己的品牌建设、包装设计和营销形象上,甚至有相当一部分茶企成立了自己的茶文化体验馆、茶表演厅和茶博物馆,设置专门的茶文化讲座和茶文化课程。“国潮”也成为了年轻茶人们的“心头好”,他们将传统茶文化基因与时尚潮流相结合,推动茶文化不断出圈破圈。当地更是将传统故事融合现代科技,再现了以茶文化为主题的《印象大红袍》实景演出。
同学们在调研过程中品尝了各式各样的茶
以科技赋能
茶科技的发展提升了武夷山茶产业的韧性。调研团发现,习近平总书记在上世纪之交曾强调过的科技特派员制度,如今已在南平奏响茶山新曲,成千上万的“科特派”用科技服务种植,把“三茶”统筹的理念传播到千家万户。最新的茶叶科技诸如生态种植技术、智能加工技术、恒温储藏技术等随处可见、随户可见。在追求高效率和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当下,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与传统茶文化并不相互矛盾,甚至可以寻找出二者间的“耦合协调点”,将传统茶艺技法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结合起来,运用数字科技推动茶文化数字化传播也不失为良策,两者似鸟之双翼带动着产业振兴。
机械和技艺在制茶过程中的运用
促产业融合
文化孕育产业,产业带来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调研发现,武夷山市的产业已在几年内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强调种植生态化、管理现代化、销售品牌化、流通国际化。产业发展正深刻改变着武夷山市的三农风貌。南平市打造了一系列观茶景、赏茶礼、品茶味、游茶园的文旅项目,推动茶产业与旅游度假、生态康养、文化创意等产业跨界融合发展。
品种繁多的武夷岩茶
早在18世纪,武夷茶通过“万里茶道”走向世界;在21世纪的今天,如何把南平的历史茶韵转化为富农利民的“茶经济”,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调研师生将进一步就“三茶”统筹发展的实践进展及提升路径展开深入研究,为高质量开拓中国茶的国际市场、提升中国茶的国际市场竞争力贡献“人大”智慧。
成员感想
管小川(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本科生)
行走在美丽的福建省南平市,我们看到了三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茶”统筹理念的生动实践。当地茶科技的蓬勃发展,生态茶园燕子窠施行的是“有机肥+绿肥轮作”模式既能有效提升有机质含量,还能对病虫害进行生态防控。突出茶文化引领,不断丰富和提炼茶历史文化资源,从单一茶叶营销向茶文化宣传转变,打造观茶景、赏茶礼、品茶味、游茶园的茶庄园及共享茶空间。阡陌丛横,探寻乡村足迹,层叠茶田,问道“三茶”统筹,步履不停,追寻实践真知。此次实践活动收获颇丰,不仅增长了见识,更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我深感自己作为一名人大青年,应该积极投身到国家的发展大局中去。未来,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谭德浩(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硕士生)
3月20日,我作为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的一名学生,随学院的老师和同学们前往福建省武夷山市展开为期四天的“卓越三农·先锋”实践调研活动。初到武夷山,我为其山明水秀的壮丽风光所吸引,在后续的走访调研中,我又因其历史悠久的茶文化而流连忘返,在天心村,我们看到在景区生活的村民们传承技艺的坚实决心;在黄村村,我们看到了远离闹市炒茶师傅们运斤成风的娴熟技巧;在桐木村,我们又看到了大山深处茶农们辛勤劳作的伟岸背影。经过本次调研,我对我国茶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更对武夷山人民的种茶、采茶的辛勤劳动有了更崇高的认识,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范仲淹的那句诗:“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
杨洋(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硕士生 杨洋)
南平市“三茶”统筹的调研活动让我对南平的茶产业和茶文化都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南平市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悠久的茶文化历史,孕育出了众多优质的茶叶品种。在调研过程中,我们走访了多户茶农、茶企以及茶叶合作社,亲身感受到了茶农们的辛勤劳动和对茶叶品质的极致追求。我深刻认识到茶产业对于南平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茶产业不仅为当地农民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南平市的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做出了积极贡献。然而,我也意识到南平市茶产业在品牌建设、市场拓展等方面仍有待加强。未来,希望能看到更多的创新和突破,让南平的茶叶走向更广阔的市场,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松欣钰(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硕士生)
在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开展的以“三茶”统筹发展为主题的“卓越三农·先锋”实践调研活动是一次非常宝贵的学习和实践机会。武夷山作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地,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孕育出了大红袍、水仙、肉桂等世界闻名的茶叶品种。在调研过程中,我有幸追寻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探访了习近平总书记三年前曾考察过的武夷山市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示范基地,并与当地茶企、茶叶合作社以及茶农进行了深度访谈与交流。此次调研让我认识到武夷山市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并深刻体会到“三茶”统筹发展的重要性。作为农发学子,我会继续扎根农村、深耕农业,为农业强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石守信(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硕士生)
带着对茶文化深深的好奇与敬意,我踏上了前往武夷山的旅程,心中期待着在那青山绿水间找寻到茶之源泉。武夷山,不仅是大自然的杰作,更是茶文化的圣地,每一片茶叶都承载着千年的历史与文化。我仿佛穿越到了朱熹的诗中:“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不仅以他的学问影响了千百年的后学,他对于水的深刻理解,也恰如对于茶文化的洞察——一切美好皆源于其根本的纯净与不息。这里的茶农,世代守护着这片土地,与茶树共生,用心灵与汗水共同书写着茶的故事。在茶园里,我见证了茶农们对茶叶的精心培育,他们的辛勤工作让每一片茶叶都充满了生命力。我将带着所见所感,继续探索和研究,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为传承和发展我国的茶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万深玮(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硕士生)
福山福水出福茶。我上一次来南平是到南平南,邵武建瓯林场的“以竹代塑”专项行动为我解读了绿色发展的新含义;这一次是跟随老师们来到了南平北,武夷乡村茶园的“三茶”统筹为我诠释了乡村发展的新内涵。在调研的四天时间里,我也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南平视察时的足迹,穿城过乡,上山过溪,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一次次的入户访谈和企业座谈让我亲身体会了“三茶”统筹发展为乡村、为企业、为茶农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福利,我认为这正是对教科书上那些学术名词最生动的阐释。如今深思细悟之后,我尤其对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的论述有了一番更真切的体会。学于农发,践于南平,我将牢记“实事求是”的校训,知行合一,争取为做好南平市“三茶”统筹这一份“大文章”做出自己的贡献。
李愿(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博士生)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每一名人大学子都希望成为时代的先锋闯将,将课堂所学理论融汇贯通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作为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的学生,很荣幸能在现场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宝贵的“三农”理念,从最直观的角度、最丰富的维度去感受祖国大地上的“三农”温度。通过本次调研,我学习了武夷山的先进经验,感受到“三茶”统筹理念蕴含的宝贵实践价值。“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未来我也将以“三茶”统筹理念为理论指导,深入总结武夷山茶产业发展经验,将论文写在钟灵毓秀的八闽大地上。
结语
闽山闽水物华新。行走在武夷的碧水丹山间,农发学子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党办的大学让党放心、人民的大学不负人民”的深切嘱托,厚植“三农”情怀,用脚步丈量农村大地、用眼睛发现农业问题、用耳朵倾听农民呼声、用内心感受“三农”脉搏,学思践悟“三茶统筹”,把所见所思融汇进乡村振兴的青年力量中,为农业强国建设提交一份“人大”答卷。
展望未来,农发学子们将继续扎根农村,深耕农业,在祖国大地上书写属于青年的辉煌篇章,为农业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