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首页

博士生牵手小学生,“党旗红”辉映“少年梦”——农发学院2024级博士生班党支部开展助力山区学子赴京研学志愿服务

2025-04-07

“哥哥,你为什么会选择农林经济管理这个专业呢?”

“因为我们党很重视三农问题,

未来我们国家也需要一大批学农爱农的人才。”

“姐姐,我以后也能考上中国人民大学吗?”

“可以呀,你好好努力,我在人大等你!”

3月27日-28日,在校园内、中国科学技术馆里、国家博物馆中,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2024级博士生班党支部的党员们正和35名涞源县中小学生亲密互动、共商“未来之约”。涞源县是原国家级贫困县,这群学生中有一部分来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他们的家庭挪穷窝、拔穷根,并获得了就近入学的机会,如今他们正在老师们和博士生党员的带领下从山区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01.png

为弘扬新时代志愿服务精神,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助力乡村教育公平,在学院张曼老师、董慧老师指导下,2024级博士生班党支部开展助力山区学子赴京研学志愿服务活动。通过与涞源学生交流互动、互写书信寄语,带领他们前往中国科学技术馆、国家博物馆开展研学,构建起博士生党员和涞源学生交流的桥梁,激发他们追逐梦想的动力。

02.png

在校园内,在支部副书记张融存的主持下,支部党员和涞源学生分组进行交流互动,畅谈兴趣爱好和理想。“我的理想是像桂海潮那样,成为一名航天员,上九天揽月”,来自燕赵学校的杨俊同学激动地说。支部书记颜晓彬回应道:“你可以努力考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祝你逐梦蓝天,为国争光”。“我想让全天下人都能吃饱饭!”,邹依扬同学坚定地说道。支部党员王紫璇回应道:“为你的理想点赞,实现粮食安全、端牢中国人的饭碗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交流过后,每一位支部党员带领小组成员设计队名和口号,采用唱歌、朗诵等形式进行小组风采展示,现场氛围热烈。支部党员与涞源学生在活动中共同勾勒未来蓝图,在交流中缔结深厚情谊。

03.png

在中国科学技术馆里,支部党员和涞源学生们参观了华夏之光、探索与发现、科技与生活、挑战与未来等展厅。“为什么这只鸟儿能够浮着不掉下去呢?”“这是因为鸟儿的形状设计使它的重心在嘴尖处,嘴尖处受到的支撑力和鸟儿的重力实现平衡,鸟儿就能‘悬浮’在空中啦!”,支部党员丁修钒向学生们解释道。支部党员和学生们体验了悬浮鸟、体感机器人、寻找最美笑脸等项目,并介绍其中蕴含的科技知识,激发他们探索科技的兴趣。

04.png

在国家博物馆中,支部党员和涞源学生们参观了中国古代服饰展、瓷器展、饮食文化展等。支部党员和涞源学生们为古人烧制瓷器的艰辛与智慧、为服饰中所展现的礼仪文化所折服,深刻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增强了作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在“风展红旗如画——馆藏红色经典文物展”中,几名支部党员和涞源学生在海岛民兵王继才夫妇驻守孤岛32年的两人升旗仪式的国旗下留影,并为他们讲解背后的感人故事。

05.png

通过本次活动,支部党员进一步增强了服务意识与担当精神。支部书记颜晓彬说:“本次活动不只是我们在助力涞源学生们开拓视野,他们的童真、充满朝气也给我们力量。志愿服务是我们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的有效途径,也是我们提高党性修养的重要一课”。支部党员孟子凯通过本次活动对乡村教育公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认识到教育资源在区域、城乡以及校际之间存在配置不均衡现象,推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和促进社会均衡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我们博士生科学研究应该关注的话题。涞源县教体局局长秦龙表示,山区学子与博士生党员面对面接触、心对心交流,这使他们在心中树立了清晰的学习榜样,追逐梦想的动力会更加强烈。本次活动搭建起校地帮扶的桥梁,为山区学子打开通往知识殿堂与广阔世界的大门,助力山区教育迈出坚实一步。

学院官方微信

党委邮箱:nongfadw@ruc.edu.cn

院办:010-62511061

团委:010-62511062

教务:010-82509135

同等学力/在职培训:010-62517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