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首页

食学专家齐聚一堂,共商食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

2022-09-19

9月18日,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物资学院、山东艺术学院、青岛农业大学、扬州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通过线下和线上结合的方式,召开《食学科学系列教材》第一次全体主编工作会议,就食学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学科建设的基本原则,各卷的目录与核心内容,深入进行研讨。本次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食政问题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共同召集并组织。中国人民大学食政问题研究中心刘广伟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农村与农业发展学院院长仇焕广、高等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林金安、中国人民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交叉科学研究院院长杨东等专家学者到会并发表讲话。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特别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与会代表一致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为中国建构自主的知识体系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由刘广伟先生出任总主编《食学科学系列教材》,首批14种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包括《食学导论》、《食物生态学》、《食物驯化学》、《食物获取学》、《人造食物学》、《食物加工学》、《食物流通学》、《食为工具学》、《食物成分学》、《食者需求学》、《食物转化学》、《食为治理学》、《食事教导学》、《食事历史学》。

首先,在会议上,来自于食学系统各个方向的主编以及专家学者对自己的工作做出了精彩的汇报。

刘广伟总主编为教材的高质量编写提出了“着眼世界,构建体系,覆盖问题,承上启下”十六字方针,分享了多年以来食学研究成果,要求食学系列教材编写各位主编必须坚持“学科构建六要素”,即定义、任务、原理、面对问题、学科问题,并详细进行的解释。为了确保全套教材的整体性与科学性,要求各位主编严格按照《XXX学目录标准》、《XXX学内容提要》、《食学科学编码》、《食事问题编码》、《食学名词表》5个规范性文件来编写。

刘广伟先生明确了食学4个基本概念的翻译标准,即食事(Shiance)、食学(Shiology)、吃事(Eatance)、吃学(Eatology)。这4个新单词中,Shiance和Shiology分别是汉语“食”的拼音shi和-ology、-ance的组合,Eatance、Eatology分别是英语eat和-ology、-ance的组合。刘广伟先生进一步介绍,由于研究领域的空白性,这几个概念没有相对应的英文词汇,Eatology和Eatance是2013年提出的,曾作为“食学”和“食事”的英文表述公开使用,多次出现在各类公开发表的文章及采访里。然而随着食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这两个词更适合表达食学下级学科的吃事和吃学,所以2021年提出Shiance和Shiology为食事、食学的英文名词。同时,“世界食学论坛”的英文名称也由原来的“The World Eatology Forum”变更为“The World Shiology Forum”。希望各位主编正确使用。

01.jpg

来自福建农林大学的王松良主编认为,撰写《食学科学系列教材》是将习总书记指示要求落实到实处的具体体现,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王松良主编结合自己的学科理解,认为从生态学的角度来讲,食物的母体是提供人类和一切生物所需食物的生态系统,因此食物的生态系统就叫做食物生态,食物生态学就是研究食物生态系统的学问科学。

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的段玉权主编在发言中指出,刘广伟先生创立的食学科学体系,是理论和观念上的创新,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知识体系。它跳出现代学科体系的局限,首次把食物生产、利用、秩序的认知三合一,构建了一个3-13-36的知识体系,覆盖了人类所有的食事问题。段玉权主编针对所负责编写的食物采获学中野生食物的谋取以及食物狩猎学等具体编写内容与在会各主编进行深入探讨。

02.jpg

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赵衍主编表示,在编写过程中应该多举中国的例子,辅以国际案例,全面的介绍客观的反映人类在食物驯化这个领域的知识体系。

来自青岛农业大学程凡升主编线上发言,根据刘广伟先生食学理论进行编撰的《食学科学系列教材》,将使我们树立大食物观、发现大食物问题、构建大知识体系和解决大食物问题,将有效地应对人类目前面临的内部食事群体冲突、与生态的食事冲突以及食物与肌体的冲突,从而优化社会秩序进化、使种群可持续,延长人类的个体寿期,不仅为中国的健康发展战略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基础,同时也将为整体解决人类的食事问题提供全球公共产品。

负责编写《食物加工学》的中国农业大学申琳老师建议,在原有编写层面上,需要再加强一下对食物、药物、食品和药品等概念之间相互关系的专门论述;呼吁与会主编更加客观地对食学体系进行构建。

03.jpg

来自北京物资学院丁洋主编认为把食学和物流、供应链相结合,体现一些数字化、智能化,将《食物流通学》融入供应链生态网络的知识内容。

04.jpg

福建农林大学庞杰主编结合自己的撰写任务谈到,《食为工具学》的编写是可以从原来的一些相关书目得到启发,因为一般来说我们的科学研究是讲究方法论的,而方法论其实是亚里士多德提到过,主要按照逻辑需要来做。因此食为工具学可以按照食品食物的逻辑来说明它所提供的一个工具性参考,也随时可以作为资料来查阅。

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孙健翔主编认为《食者需求学》最典型的创新点是在于中西知识相融,并从实践的角度探讨如何将在编写过程中将中西医对肌体的认知融合在一起,使之成为更好的教科书。

05.jpg

中国人民大学生吉萍主编对《食物成分学》双元认知食物的利用价值的主题进行汇报,并就食物源性学、食物元素学的写作难点和大家进行了研讨,从整体的角度对食物成分的客观内涵分别进行拓展和延伸,防止完全被西方营养学观点俘获。

中国人民大学周立主编分享了《食为治理学》编写内容的拟定目录,得到与会成员一致认可。周教授表示,食为治理即纠正不当的食事行为,按照费孝通老先生曾经给过的一个权力框架(强制、同意、教化、时势),有三个权力在《食为治理学》的四个下属学科中体现(食为法学、食为行政学、食为经济学及食为数控学),另一个在《食为教化学》中体现。按照食学的二级学科,把食物获取、食者利用和食为秩序这三者从经济学的角度去梳理,然后从法律学的角度去纠正人们的不当行为。周教授认为,过去的农学相对窄了,而食为法律学目标是合一(食法典),食为行政学目标是拓宽(大食政部),食为经济学目标是把生存品和商品等食物多重属性合起来深度分析,食为数控学目标是提早进入数字治理时代。

06.jpg

高等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林金安、高等教育出版社生命科学与医学出版事业部主任吴雪梅参加了会议。在各主编发言完毕后,高等教育出版社林金安副总编辑做了“食学科学系列教材编写建议与要求”的主题发言,表示十分支持《食学科学系列教材》编写出版这项工作,因为涉及到整个学科体系的建立,也深感编写难度之大。林总编认为,当下教材的编写与出版需要符合新时代教学育人的系列精神,以及具体相关政策条例;并希望各位主编能找准教材的定位、目标与特点,所编教材能够具有一定的开创性、基础性以及前沿性。林总编也提供了一个出版形式的新形态,列举了一些优秀的纸质教材跟互联网深度融合的案例,以供各位主编参考学习。

07.jpg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仇焕广院长发言,首先表示非常高兴能够参加此次会议,也特别感谢今天我们与会的13位主编。结合林总编的讲话,仇院长提出要将食学系列教材打造为精品,这里面需要把握既要有创新,还要有科学性。此外,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也非常重视这项工作。因此,学院上下将全力做好《食学科学系列教材》编写各方面的配合工作。

08.jpg

中国人民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交叉科学研究院杨东院长表示,总书记4月25日考察人民大学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扎根中国大地做学问,基于食学理论体系而言,这样一系列编写工作是中国特色的一种逻辑体系和知识体系。杨院长特别高兴能够参与这次会议,并期待扎根中国大地的食学知识体系的建构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一项内容。并且能够面向世界,与世界科学知识体系相通,杨院长认为这项工作很有意义。

09.jpg

最后,食学论坛秘书长薛峰先生诚邀与会主编参加2023年10月在海南省海口市举办的第四届食学论坛,担任这次论坛的主题嘉宾,为食学体系的建设做出更多贡献。

10.jpg

整个会议在积极友好而热烈地气氛中进行,完成了各项会议内容,取得了圆满的成功。期待在总主编的带领下,在各位主编的努力下,一套高质量的《食学科学系列教材》早日出版,为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贡献一份力量。

11.jpg

学院官方微信

党委邮箱:nongfadw@ruc.edu.cn

院办:010-62511061

团委:010-62511062

教务:010-82509135

同等学力/在职培训:010-62517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