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首页

先锋社会实践 | 感受集建地入市改革的义乌探索——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师生前往浙江省义乌市开展“卓越三农·先锋”实践调研活动

2024-08-15

“卓越三农·先锋”项目介绍:

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指出,希望广大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对青年学生提出的殷切期望,为思政引领、实践育人指明了重要方向。

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聚焦“农业强国”建设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打造“卓越三农•先锋”大思政实践调研品牌项目,通过追寻习近平总书记的扶贫足迹,将党建引领与思政铸魂相结合,为培养“一懂两爱”的乡村振兴人才而努力。项目实施以来,与多地政府展开深度合作,同学们在田间地头感受发展脉搏,在亲身经历中锻炼过硬品质。

依托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平台和田野调查特色优势,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于2024年暑期组织开展“卓越三农·先锋——习近平总书记乡村足迹寻访”实践活动。按照地域分布、村庄类型、考察年份等参考维度,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考察过的地方中重点选择了10个市、县、村,寻访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考察足迹,通过“一份调研报告、一个视频作品、一组现实照片、一份访谈记录、一份实践心得”的形式,引导农发学子在“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调研示范村庄 感悟发展伟力

8月4日,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党委书记曾丙健,中国人民大学一带一路国际商学院执行院长宋大我,副教授张清勇,硕士生曾虹云、夏则霞,本科生靳展,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博士生罗崇佳等一行前往浙江义乌。

调研首站为位于义乌后宅街道的李祖村,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9月前往浙江视察考察的第一站。沿着习总书记的足迹,调研组参观了李祖村党群服务中心、皮皮杂货屋、李祖村民共富市集、从雨文声音乐餐厅以及老何西班牙火腿和李氏梨膏糖等创业项目。之后,调研组还前往位于义乌的中国人民大学一带一路国际商学院参观。

001.png
参观后宅街道李祖村

002.png
在一带一路国际商学院

深入基层一线 感受时代脉搏

8月5日,调研组前往义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就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问题与政府工作人员开展座谈交流。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科陈嘉科长以及改革发展科、交易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了义乌集建地入市的经验与案例。

8月6日,调研组前往义乌市档案馆,查阅义乌市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政策文件,厘清义乌在“撤县建市”后土地政策的发展历程。8月8日上午、8月9日,调研组又重返义乌市档案馆,进一步查阅资料。在一份份厚重的历史档案中,调研组对义乌市盘活土地资源、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过程有了更多的认识。

003.png
赴档案馆查阅资料

实地调研地块 丈量祖国大地

8月7日,调研组前往义乌市大陈镇进行实地调研。大陈镇党委书记龚旭伟,大陈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张立惠,义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大陈镇自然资源所所长赵航炜等出席座谈会。结合地图、视频,龚旭伟书记详细介绍了瑞云路南侧入市地块的情况,分析了乡村振兴中的用地问题。座谈会之后,张立惠副镇长、大陈自然资源所副所长叶龙飞等陪同调研组到2023年入市的瑞云路南侧地块、2017年入市的原楂林二村茶厂地块实地考察。

004.png
在瑞云路南侧入市地块

参观义乌名片 体悟城市精神

8月8日,调研组前往义乌国际商贸城参观,感受义乌作为“全国小商品城”的具体样貌和独特氛围。在五号区,团队被琳琅满目的外国商品所吸引。来自全球各个国家的商品汇聚一堂,人头攒动,络绎不绝,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商铺更是人山人海。低价优质的西班牙火腿,神态各异的非洲木雕,古朴雅致的波斯地毯,都使人驻足良久。在一号区,不足20平方米的商铺中摆满了各种小商品,不同规格不同风格的商品应有尽有。许多外国商人带着翻译与老板讨价还价,一些老板还开直播介绍自己的商品。身临其境感受义乌的商业氛围,义乌“兴商建县”的成果直接呈现在调研组成员面前。这为调研组认识“义乌的土地为什么珍贵”“义乌旧改的成果体现在哪些方面”等问题提供了背景知识。

访谈乡贤能人 倾听振兴强音

8月10日,调研组前往义乌市首块入市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所在地——城西街道何斯路村调研,重点了解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对乡村振兴、农民增收的影响。调研组就乡村产业、乡贤赋能、村民增收等问题和何书记进行了交流。访谈结束后,调研团队参观了何斯路村的“功德银行”“老年电视大学”“何氏宗祠”等,进一步了解何斯路村的发展。

成员感想

曾虹云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硕士生

这次来到义乌与改革亲历者深入交流,我意识到前序改革成果对后序改革潜力的巨大影响。而义乌井然有序的城市面貌、精致完善的配套设施,形成一幅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鲜明图景,让我对乡村振兴充满了信心和期待。义乌,一个曾经土地贫瘠、资源匮乏的小城,成长为全球瞩目的“世界小商品之都”。“莫名其妙”“无中生有”“点石成金”的发展在调研过程中具象化。跟随总书记的脚步,我见证了“千万工程”如何让李祖村这个普通的小山村焕发出新的生机;与基层工作者的座谈,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他们为民造福的初心和锐意改革的决心;在一份份档案中,我看到了改革推进的坚实步伐;何斯路村的何书记更是以他的魄力和决心,向我们展示了人民群众推动乡村振兴的坚定意志。“要了解实际,就要掌握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我决心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将调研中的所见所感通过扎实的研究呈现出来,切实反映人民生活和改革历程,响应总书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号召。

罗崇佳    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博士生

这是我第一次踏足被誉为“世界小商品之都”的浙江义乌,亲身感受中国县域土地高效利用、制造业蓬勃发展的震撼。通过追随习近平总书记踏足过的李祖村,我目睹了一个村庄由“水牛角村”向“共同富裕示范村”的蝶变过程,体会到“千万工程”的显著成效和当地村民勤劳致富的生活状态。在义乌市档案局,当地政府推出的“旧村改造”“农村有机更新”等多项政策,既印刻在一卷卷厚重的档案中,也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创新,推动乡村风貌焕然一新、城乡融合更加紧密。我们还有幸前往义乌市大陈镇,实地考察了当地农地入市的试点案例,了解地方政府在政策工具联动、多方利益协调等方面的生动实践。“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我将继续发扬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精神,在探索真实世界的过程中做有意义、接地气的研究。

靳展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本科生

从骁勇善战的义乌兵到“鸡毛换糖”的义乌商人,我被义乌人民敢闯敢干、锐意进取的精神所打动。义乌市深化改革,最开始解决村民住房的“宅基地制度改革”,配套旧居改造、农村有机更新等利民项目,让义乌人民和外来人口有所居;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之下,充分依靠流动人口庞大的禀赋优势,引导村民盖起了“四层半”,实现土地增值和村民致富,让义乌人民有所得;再到如今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充分发挥各市场主体的优势,为乡村振兴的项目制推进提供发展辽阔的发展空间。在何斯路村,村民思想开放,民风淳朴,吸引众多外来企业在何斯路村安家落户;在商贸城中,商人开拓市场、主动求变,打造一带一路贸易路线桥头堡。政府的科学设计和人民的积极实践,汇聚成为义乌发展的主动脉。正是在调研过程中“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我们才能够厘清义乌改革的发展脉络,明白义乌人民的财富密码。未来我会继续行走在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夏则霞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硕士生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此次非常荣幸能够追寻习总书记的足迹来到浙江义乌,实地见证浙江“千万工程”绘就出乡村振兴的辉煌篇章。在李祖村,我深切感受到该村从昔日“面黄肌瘦”的“水牛角村”蜕变为今日宜居宜业的“国际文化创客村”的壮丽历程,每一步都震撼人心;在马畈村,我见证了“农地入市”政策的实施如何巧妙地唤醒了沉睡的资源,激活了乡村的无限潜能;在何斯路村,乡贤们的引领让这里从荒芜的“空心村”摇身一变,成为热闹非凡的网红打卡地,开辟了乡村振兴的新“斯路”;在档案馆,我细细翻阅那一本本厚重的历史档案,它们仿佛是一部部生动的编年史,详细记录着义乌改革发展的辉煌历程与不懈努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尽管调研前期广泛搜集了关于义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项目的资料,然而,通过与当地官员、村民等的深入交流,我才真正体会到该地区将旧村改造的活力、村庄规划的智慧、征地制度改革的创新,与农地入市项目的实践巧妙融合的非凡魅力。作为农发学子,我将努力用双手感知土壤的温度,用脚步丈量时代的厚度,坚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为实现美丽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智慧和力量。

学院官方微信

党委邮箱:nongfadw@ruc.edu.cn

院办:010-62511061

团委:010-62511062

教务:010-82509135

同等学力/在职培训:010-62517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