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首页

梁漱溟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活动之跨界对话:激进与改良民国乡村建设理论实践的现实启示

2013-12-17
梁漱溟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活动之跨界对话:
激进与改良
民国乡村建设理论实践的现实启示

【对 话 人】:
艾 恺 教授(Guy Salvatore Alitto) 当代最活跃、最有影响力的汉学家之一,在梁漱溟研究上堪称第一人,现任芝加哥大学历史系终身教授
温铁军 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可持续发展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
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主任
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执行院长
福建农林大学海峡乡村建设学院执行院长
【主 持 人】:
张兰英 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副院长、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主任
【主办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可持续发展高等研究院
中国人民大学发展战略研究院
【承办单位】: 北京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
【时 间】:2013年12月22日(星期日)14:30-16:30
【地 点】:中国人民大学明德主楼930

“乡村建设”孕生于20世纪初年危机深重且复杂多变的中国社会,民国乡村建设代表人物梁漱溟先生曾指出:“乡村建设,实非建设乡村,而意在整个中国社会之建设,实乃吾民族社会重建一新组织构造之运动”。以“百年激进”为特点的现代化催生了不同形式的“百年乡村破坏(梁漱溟)”与“三农”问题,乡村建设作为内在产物与对应物,其不仅由农村落后破败的现实促成,也是知识界对农村重要性自觉体认的产物。它是原住民农业人口大国的“三农”在被动承接“负外部性”及传统社会结构与文化价值双重危机影响下,知识分子与农民结合,尝试在外部环境与资源的双重约束下,寻找非主流现代化、非资本主义、非西方发展模式的努力,以及由此而与各种困难和限制互动的过程。
八十多年后的当下,当中国迎来举世瞩目的发展并因“中国崛起”而重新成为世界焦点,这与第一波乡村建设时期岌岌可危的没落帝国形象完全相反,但当代新乡村建设却在2000年前后再次兴起并持续至今。
值此乡村建设前辈梁漱溟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本对话尝试打破“成败论英雄”的胜利者史学观,进一步跨越学科边界、通过“历史与当代”、“实践与理论”的紧密互动以更为准确把握乡村建设的独特性、深层意义与张力局限。进而为当前我国在城乡统筹、生态文明与新农村建设等方面提供历史借鉴与现实启示。

【对话人简介】:
艾恺:1975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师从费正清、史华慈,是当代最活跃、最有影响力的汉学家之一,在梁漱溟研究上堪称第一人,现任芝加哥大学历史系终身教授。著有《最后的儒家:梁漱溟与中国现代化的两难》、《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这个世界会好吗?》、《吾曹不出如苍生何》、《洋话中华文明史》

温铁军:中国人民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可持续发展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乡村建设中心主任、中国农村经济与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执行院长;福建农林大学海峡乡村建设学院执行院长;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国家985计划“中国农村发展试验创新基地(I类)”首席专家,北京市重点交叉学科“农村发展管理”首席专家。1998年获“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证书,1999年获科技进步一等奖,2003年获“CCTV年度经济人物奖”,2006年获“中国环境大使”称号。著有《解构现代化》、《我们到底要什么》、《三农问题与制度变迁》、《解读苏南》、《八次危机》等

学院官方微信

党委邮箱:nongfadw@ruc.edu.cn

院办:010-62511061

团委:010-62511062

教务:010-82509135

同等学力/在职培训:010-62517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