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ALUMNI

校友学术研讨会之“农村土地制度与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分组会议顺利举行

2017-11-12

11月11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校友学术研讨会”之“农村土地制度与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分组会议在明德主楼930会议室举行。

在会议上半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李录堂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况伟大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张清勇副教授和2015级博士生林文声分别进行发言。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刘金龙教授主持会议,谭淑豪教授和辛毅副教授担任评论人。

李录堂以“农地产权比例化市场流转”为题发言。他认为,应该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制不变、土地家庭承包关系不变、土地用途不变和生态安全三个国家对土地的要求,坚持土地是农民的生存保障、土地是农民的就业保障、土地是农民的财产收入三个农民对土地的要求的改革底线,根据宪法在农村建立“以集体公有为主体”的双重保障型土地市场。其中,双重保障是指土地社会保障金和土地公积金,从而找到既能坚持土地集体公有制,又能实现集体土地市场化的路径。

况伟大以“宏观调控与房价”为题进行发言。他分别就货币超发、利率、房产税、限购、地价对房价的影响进行分析,指出货币超发对房价没有实质性影响,利率对房价的影响不显著,房产税对房价有抑制作用,离婚率会降低限购对房价的影响,进而对中国未来房地产走势及政策作了展望。

张清勇报告了他的一项最新研究“部门、部门利益与政策制定——以水利水电工程征地补偿制度变迁为例”。该研究采取了案例研究的方法,着重关注经济增长背后的政治力量和政策制定过程,通过收集详实丰富的资料来分析水利部门通过立法追求利益的动机、步骤、策略和后果,借鉴利益集团影响政策过程的步骤,总结出中国政府机构影响立法或政策制定、导致制度扭曲的可能路径。

林文声报告了他撰写的一篇研究论文“新一轮土地确权何以影响土地流转?”。该文运用CHARLS数据检验了生产激励、交易费用、交易价格和要素是场联动四条机制的作用,结果显示,农地确权通过交易价格机制促进了农地转出,并通过农业生产激励和交易费用等传导机制对农户转出农地起到抑制作用的结论。

谭淑豪教授认为李录堂教授的报告可以从产权权利束的细分,对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进行清晰说明,运用劳动价值论以外的效用、稀缺性等理论来解释承包土地有偿转让等方面加以完善;指出林文声博士的报告可以将论文结论可以与4条作用机制结合起来进行讨论,使研究的贡献凸显出来。

辛毅指出4篇报告的共同点都是在讨论集体经济所有制和地租理论问题。他认为,解释征地过程中问题的角度,部门利益是一个有趣的视角,但最关键的还是在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的竞争,或者说国有土地所有制与集体土地所有制之间的竞争。

会议下半场,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苑鹏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刘金龙教授、仝志辉教授和2015级硕士徐拓远分别进行发言。谭淑豪教授主持会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第一研究室主任程郁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崔海兴副教授担任评论人。

苑鹏研究员以“俄国村社制度变迁及其启示”为题发言。她回顾了俄国村社制度的三次大的变革,认为村社制度的变革既是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革,也是国家现代化进程的缩影。她指出,现阶段的研究不能再把农民作为同质性的群体,农民分化日益严重,政策的出台对不同农民群体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村社制度在不断变化,不同地区的差异显著;文化的变革滞后于政府政策的变动。因此,这带来的启示是集体经济的内涵在不断变化,集体经济是农民自我选择的结果;农民中的弱势群体需要强者的带动,而集体经济就是弱势群体与强者相融合的有机载体。

刘金龙以“城郊型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与社区治理”为题发言。他指出,目前需要认真反思集体的功能,思考如何使社区治理更加有效及可持续。好的社区治理需要有资源,需要有好的治理机制进行支撑。他认为党建是形成有效社区治理机制的一个切入点,通过党建来抓集体资产的管理,不能将所有集体资产全部都市场化。而城市也需要去行政化,才能更好地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仝志辉以“集体经济的存在根据与组织原理”为题发言。他指出,集体劳动、土地集体所有制、人民公社提供了合作化时期的农村社会化服务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集体所有制的三条制度经验,没有深刻理解这三条经验,就得不到对目前的问题好的解释。他认为,中央关于集体经济、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目标的定义仍然有模糊不清的地方,还需要从什么是农村集体经济、集体产权改革的目标、三种集体资产分类采取不同的改革目标和形式三个方面进行深入的思考。

徐拓远报告了她的一篇研究论文“基于公共池塘资源产权约束的林权变迁研究”。文章将建国以来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划分为5个阶段,借鉴奥斯特罗姆的公共池塘资源产权权属框架,着重分析了建国以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赋权主体、赋予的具体权利、改革成功的关键因素以及对改革成效的评价。

程郁在点评中指出,西方国家的产权制度并不是完美的,西方也没有彻底的私有化,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公有制的优势;此外,目前乡村治理所面临的危机需要有一定资源的集体来为农村公共舍业的发展提供基础,来为乡村治理提供服务。集体经济的性质如何来界定?她认为可以建立一种分层的机制,在集体经济外部运用市场竞争机制来追求效率,在内部分配上尽量保证福利性,效率和公平并不一定是矛盾的。

崔海兴总结了各位报告人的主要观点,指出目前社会的主要特征处在传统的旧制度被打破,而新的规范尚未建立的特殊时期,如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进行有效的社区治理,都是制度变迁中的社区治理问题。

最后,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唐忠教授对分组会议作了深入的总结性发言。他认为改革的关键问题是要弄清楚“改革是在回应谁的诉求”这一关键问题。从古今中外的改革经验来看,涉及社会小部分人利益的改革都比较不容易推行,涉及社会最普遍大众的改革反而易于推行。以此来看目前中国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遇到的问题,更为关键的是城市土地制度,是城市里的人对农地充满了想象,从而导致农民对土地也充满了想象,例如,实质上赋予农地抵押权能并不能唤醒“沉睡的资产”。研究者和青年学生需要去思考什么才是对中国更好的制度,去做理论上的探讨,发挥出人民大学探索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优良学风传统。


学院官方微信

党委邮箱:nongfadw@ruc.edu.cn

院办:010-62511061

团委:010-62511062

教务:010-82509135

同等学力/在职培训:010-62517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