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ALUMNI

新路引航专项计划 | 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优秀学子分享

2023-04-23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校友杨梅的励志故事。从乡村走向人大,从人大又回归乡村,她走过人们的帮助所搭成的桥梁,也决定成为一座桥。

走过桥,成为桥

我是杨梅,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2012级本科生、2018级硕士研究生,2016至2018年在国际交流处暨港澳台办公室工作,目前是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代寺镇李子村党总支部副书记。在人大学习和工作的八年里,是学校的关心、老师的爱护和同学的帮助,让我健康成长并产生蜕变。我不会讲多么漂亮动听的话,但是希望我朴素的经历,能够为有和过去的我一样困惑的师弟师妹们,搭建起一座能够跨越困难的桥梁。

生活的美丽阳光

在家乡人眼里,我是一个不幸的女孩,又是一个幸运的孩子。6岁那年,父亲不幸去世,母亲不得不外出打工,留下我与年迈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从小我就开始洗衣、烧火、做饭,学习自己照顾自己。10岁那年,家里终于迎来一位疼爱我的继父,可是好景不长,13岁时继父因患上鼻咽癌,离开了我们。生活的不幸让我迷茫、痛苦,甚至觉得活不下去,但亲人、老师、同学的爱为我撑起了一片蓝天,让我在没有父亲的留守日子里,一天天变得自信、自强,保持乐观。

生活镌刻着苦难,但也给我带来了美丽的阳光,我一直坚信“知识改变命运”,心中的那个大学梦未曾改变——中国人民大学。很幸运,适逢国家对农村地区实施专项招生,人民大学也开始实施“圆梦计划”,我如愿考入了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多年后再次回忆这段经历,真是双向奔赴,感谢人大选择了我,让我成为了第一批圆梦人大的学子。

从初入人大,到获得归属

2012年9月,带着家乡的期望、家人的叮咛和内心的梦想,我一个人远赴北京。心里既期待又忐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适应北京的气候,能不能跟上同学的节奏。但是报到那天,人大全方位的人文关怀,让我惊喜和温暖。学校绿色通道给家境贫困的我们提供了学习用品大礼包、宿舍卧具、自行车等一系列物品,我的大礼包还是当时的学校党委书记亲手送的,当得知我是圆梦计划的学生时,书记勉励我:“不要有后顾之忧,安心学习。”回到学院,老师们也贴心地询问我是否有困难,并主动交换了号码,让我今后有困惑就找她们。人大给背井离乡求学的我莫大的感动和信心,让我坚信在这座有爱的校园里我能遇到更好的自己。

也是在新生报到的那天,我主动参与了绿色通道志愿活动,老师们看到积极向上乐于助人的我,就把我安排到学生处担任学生助理。其实我知道,学校是考虑到我的家庭困难,才给了我勤工俭学的机会。我先后在学生处、校友会、组织部以及国交处担任过学生助理。也正是这样的契机,既解决了我的一部分生活困难,更让我在做助理时跟着老师们学习了工作技能和做人做事的道理。让我实现了从入校时不会使用复印机、打印机,不会制作PPT,不敢接打电话,不善与人交往,到毕业时可以学习工作两不误,还能组织两岸学子的大型交流活动的蜕变。

002.jpg


从起步落后,到率先撞线

初入大学时,由于早年生活不易,加上家乡基础教育条件有限,我与同学们在学业上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第一次期中考试后,我的成绩十分不理想,压力很大。看到情绪低落的我,学生处老师了解情况后,专门请来了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为我做心理疏导,正是那天下午“嚎啕大哭”般的沟通和交流,让我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面对课业任务再也没有退缩。课程中不懂的地方我就请教老师,课外进行大量的补充阅读,课后向同学们取经求助。逐渐成绩有了起色,信心也慢慢增加。

除了在专业学习方面狠下功夫,我还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类调研实践活动。比如千人百村、大创小创、学院课题,在这些活动中,我走回农村,深入基层,增长了见识,锻炼了才干,初步具备了调查研究的能力。特别是跟导师一起到齐齐哈尔调研时,看到同门师姐作为第一书记帮助农户,为他们争取资金修路补路,与他们一起解决纠纷,让我加深了对社会实际的认识的同时,也更深刻地感悟到了人大人“扎根中国大地”的家国情怀。经过不懈的努力,我从入学之初排名倒数一步步向上攀登,最终顺利取得保研资格。进步、提高和成长是对我付出的莫大肯定,一路走来的坚持和艰辛,也已成为我大学期间弥足珍贵的财富。

004.jpg

寻找闪光,精彩人大

人大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我也开始积极参与各项学生活动,寻找自己的闪光点。先后担任过班级团支部书记,学院本科学生党支部书记,学校“红船领航”党员先锋营教导员助理、连指导员,首期学生党建骨干示范培训班组织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党支部书记培训班辅导员、中国人民大学学生党建促进会会长等。在这些温暖的大家庭中,大家互相倾诉苦楚、分享喜悦,让远在他乡的我有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携手前行。也正是在学生组织中的每一个岗位,每一种学生活动经历,让我在服务老师和同学们中变得更加稳重和从容。

2013年3月19日由中宣部、人民日报社、光明日报社等单位组织的“纪念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50周年”座谈会在京召开,我作为大学生代表在会上发言,发言稿刊登在光明日报上;2014年4月,我作为中国人民大学优秀学生党支部书记代表,参加了北京市高校优秀党支部书记示范培训班;2015年10月,我接受了人民日报的采访,回顾了自己如何从一个农村女孩儿成长为自信阳光女大学生的历程。在人大,通过组织关心和个人努力,我先后获评学院优秀团支部书记,学校优秀党支部书记、优秀学生干部,首都“先锋杯”优秀团干部,首届“国家励志 助我飞翔”全国励志成才优秀学生、毕业十星、学校优秀毕业生,这就是人大给我带来的蜕变。

005.jpg

饮水思源,从他助到自助到助人

我接受了社会各界的爱,就有义务与责任将这份幸运传递下去。在人大期间,我关注并参加了不同类型的志愿活动,帮助留守儿童、贫困学生。连续两年参加学院“心灵伙伴”志愿活动,与山区的初中生写信交流,答疑解惑。2014年7月,我参与了中国人民大学“两岸学子·彩虹计划”志愿活动,助力两岸青年学子交流。2015年8月,得知天津发生重大爆炸事故,天津血库库存不足,我第一时间参与到学校热心同学组织的赴天津无偿献血活动。2015年暑假,我回到家乡,一个人踏上了走访留守儿童的路程。其中有两位女孩通过我的介绍,获得了爱心人士给她们的长期资助。还有一位身患重病的女孩得到了当地政府和北京爱心人士的帮助。我深知生活困苦的艰辛,也深知在老师和同学、社会爱护下成长的快乐。

2020年硕士毕业,我响应国家和学校的号召,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因此我放弃了繁荣的北京,回到了家乡四川省自贡市,作为一名选调生就职于自贡市发展改革委。2021年10月我也像当年齐齐哈尔的师姐那样开始到村任职。基层真的很不容易,但我也在努力传递着美好与温暖。我曾是留守学生,受到过很多帮助。如今,回到基层,我希望能成为一条纽带,将社会爱心和留守需求连结起来。在我们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杨梅姐姐工作室”成立了,我们希望通过入户走访、主题活动、情感驿站等八个板块,给村里的留守老人和留守学生带来改变。今年6月,我在朋友圈发布了一条爱心号召信息,没想到收获了来自人大爱心师生的1000多件物资,还有各种鼓励的爱心视频。我想,这就是根植于人大人内心深处的家国情怀,我更加认识到“复兴栋梁、强国先锋”的责任和担当。

回望走过的路,跨过的坎,作为一名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学习“三农”相关专业的学子,我深刻地感受到农村这些年的变化,也珍惜这广袤农村质朴的气息;作为一名从留守儿童成长为人民大学学生的女孩儿,我亲身经历了留守生活的酸甜苦辣和悲欢离合,立志通过小我的努力,让其他留守学童健康快乐地成长;作为一名通过“圆梦计划”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学习的大学生,我没有忘记当初入学时的信念,不忘那份初心。

人大八年,身边的老师和同学给了我很多帮助,为我搭建过许多桥梁,将我从留守的山区一隅引向更大的舞台。而这也是我重走来时路,回到李子村的意义。走过桥,就也想成为别人的桥。让更多和我一样的孩子走出去,走到属于他们的更好的未来里去。接下来,我将带着“自强”和“感恩”,在基层,挥洒热血、服务群众、继续成长。希望读完故事的你们,也能够通过在人大的时光锻造自己,成为桥、成为纽带、成为各行各业的栋梁、成为能够传递“善”的人……成为自己!

人物简介

杨梅,女,中共党员,1993年8月生于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代寺镇,2012年通过“圆梦计划”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开始了本科阶段的学习。作为“骨干计划”二期成员,于2018年开始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于2020年6月顺利毕业。同年成为四川省选调生,就职于自贡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1年10月,作为选调生,到自贡市富顺县代寺镇李子村驻村2年,担任李子村党总支部副书记。先后荣获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手、全国十佳少先队员、首届全国励志成才优秀学生、北京市优秀基层团干部、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十星” 、中国人民大学优秀党支部书记等荣誉称号,个人经历先后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媒体报道。

学院官方微信

党委邮箱:nongfadw@ruc.edu.cn

院办:010-62511061

团委:010-62511062

教务:010-82509135

同等学力/在职培训:010-62517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