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天是春分

2023-03-21

春分,是春季的第四个节气,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当太阳到达黄经位于0°时刻(太阳在经过黄经0°时与赤道相交点),春分节气到来。在春分节气内,太阳在黄道上经过0°~15°。这一时刻又称为“春分点”,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等。《明史·历一》云:“分者,黄赤相交之点,太阳行至此,乃昼夜平分。”所以,春分的含义,即一天时间昼夜平分,各为12小时。一般在每年3月20日~22日之间。2022年春分交节时间为3月20日23:33:15,农历二月十八。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此后继续北移,故春分也称升分。此时,全球绝大部分地区昼夜等长,北极点( 北纬90°)与 南极点( 南纬90°)附近可以观测到“太阳整日在地平线上转圈”的特殊现象。春分之后,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在气候上,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进入明媚的春天,杨柳青青,莺飞草长,小麦拔节, 油菜花香。

我们祖先的历法是以阴历为准的,他们不知道在万里之遥的罗马那里还有另外一种历法,就是他们后代所说的阳历。但祖先发明的24节气却是以太阳运行的周期为基准的,即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一年分为24个节气。这就很有意思了,说明东西方的智者对于大自然的观察结果是一致的。在某种意义上我们也可以说,二十四节气相当于中国古代的阳历。因此,把中国古代的阴历和二十四节气结合在一起,就是阴阳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秋同义。”春分这一天,正好处于春季90天的一半,春分的“分”,也有把春季平分的意思。“方氏曰:阳生于子,终于午,至卯而中分,故春为阳中,而仲月之节为春分。正阴阳适中,故昼夜无长短云。”这一天把春季平分了,而这一天也把昼和夜平分了,真是神奇的一天。

春分有三候:“初候,元鸟至。”“元鸟,燕也。”《群芳谱》云:“春分来秋分去。”天气暖和,大雁该北飞了。一群一群的大雁,在天空中排成整齐的雁阵,是北方春季不可缺少的风景。《礼记·月令》云:“是月也,玄鸟至。至之日,以大牢祠于高禖,天子亲往,后妃帅九嫔御。乃礼天子所御,带以弓韣,授以弓矢,于高禖之前。”大牢,是规格最高的祭祀之物,同时使用牛、羊、猪三种家畜;高禖,是管理生育之神。在燕子飞到的那一天,天子要使用最高规格到郊外祭祀高禖神,后妃率领九嫔陪侍。还要在高禖神前给怀孕的嫔妃带上弓箭,祈祷生下男孩。“二候,雷乃发声。”“阴阳相薄为雷,至此四阳渐盛,犹有阴焉,则相薄,乃发声矣。”春分到来,四阳渐盛,但阴气犹存,阴阳相遇,则发出隆隆的雷声。“三候,始电。”不仅有雷,还有闪电。下雨之时,电闪雷鸣,是春分节气之后的气候现象。《群芳谱》云:“电,阳光也,四阳盛长,气泄而光生也。”意思是电属阳,春分之后阳气旺盛,阳气泄露了就产生光,即闪电。说明古人的观念很有意思。

《礼记·月令》云:“是月也,日夜分。……日夜分,则同度、量,均衡、石,角斗、甬,正权、概。”由于日夜均分,一切处于均衡状态,所以要重新矫正各种度量长度、容量的器具。说明了古人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自周代起,中国历代帝王都有春分祭日、秋分祭月的礼制。《礼记·祭义》云:“祭日于坛。” 《燕京岁时记》载:“春分前后,官中祠庙皆有大臣致祭,世家大族亦于是日致祭宗祠,秋分亦然。”“按,《月令广记》云:‘分者,半也,当九十日之半也,故谓之分。’”北京的日坛,就是专门为了皇帝祭日而建。日坛建于明嘉靖九年,坛面原为红色琉璃,象征太阳。现坛台早已无存,只留有四周的矮墙。日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太阳大明之神的地点,每年春分日,逢甲、丙、戊、庚、壬年由皇帝亲祭,其余年份派遣文官代祭。祭祀时一概用赤色的祝板、玉器、礼器和布帛等,皇帝也是身着红袍。日坛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基本被毁,文物也基本无存,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将日坛扩建为占地20余公顷的日坛公园,后逐渐恢复原有部分建筑,近年还排练了皇帝祭日场面向游人表演。

纳吾热孜节是今天伊朗、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土耳其、俄罗斯等国家及中亚、高加索等地区以及中国的柯尔克孜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塔吉克族、塔塔尔族、乌兹别克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也叫迎春节或者开春节。纳吾热孜节作为西亚地区各民族与巴哈伊教极为重要的文化节日,其重要性相当于中国的春节。第64届联合国大会审议并通过了“国际纳吾热孜日”决议草案,并于2009年将纳吾热孜节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纳吾热孜节的仪式在春分当天的黎明开始,男女老少都要身穿民族盛装,各家的家长首先起床,在房屋正中燃起一堆松柏树枝,将冒烟的树枝在每人头上转一圈,预祝他们在新的一年平安快乐。然后,家长要把冒烟的松枝带到牲畜圈门口,让畜群从烟上通过,祈求新的一年,牲畜膘肥体壮,迅速繁殖。跟着,人们就要做"纳吾热孜饭",所谓"纳吾热孜饭",就是家家户户用剩余的粮食和食物,再配上多种佐料煮成的稠粥。由于这天不是法定假日,很多人还在上班,但不管晚上多晚回家,一定要吃上一碗"纳吾热孜饭"。乌鲁木齐大街上,到处都是身穿艳丽节日盛装的维族、哈萨克族等相关民族的姑娘和小伙。从当天午时起,维吾尔等民族成群结队地相互拜年,直到深夜。纳吾热孜节过后,在农村,紧张的春耕生产也就开始了。

我的学生马新平是哈萨克族青年,从小生活在新疆,他对于纳吾热孜节的感受是:

我的家乡在美丽的新疆,每年春分时节,包括我们哈萨克族在内的多个少数民族同胞们都会庆祝属于我们的“春节”——纳吾热孜节。纳吾热孜节,取意于节日里必备的一道主食:纳吾热孜粥。纳吾热孜粥一般会用小麦、羊肉、酸奶等七种不同的食材煮成,各种食材亦被赋予诸多美好的寓意,比如象征着幸福、健康、财富等。节日这天,家家户户都要煮一锅热腾腾的纳吾热孜粥,象征着迎接春天的到来,期盼新的一年生活安康富足。此外,在纳吾热孜节期间,大家走街串巷、访亲问友,在家中一起吃肉、喝粥,互送节日的祝福和对新春的祈愿,在农村、牧区也有组织叼羊、姑娘追等活动,在外地工作、学习的新疆人,也常常会借由纳吾热孜节欢聚一堂、载歌载舞,共叙思乡之情。

从古至今,春分节气流传下来很多习俗。如“送春分”,即在春分即将到来的前几天,村里有文化的人家便给邻家送“春牛图”,一般是在二开红纸或黄纸上以农夫耕田图为底,上印全年农历节气,并注明什么节气应干什么农活。即使不识字,也能在某个节气到来之前知道准备农具,不误农时。贵州省石阡县流传着自唐代至今的“石阡说春”习俗,即从每年立春开始直到春分,有专门的“春官”(现多为说唱艺人)给农人们“说春”,主要是用通俗易懂的形式向农人们传授农耕知识,还要散发农历、贴财神春神像,旨在劝农春耕、不误农时。这个习俗以“农历二十四节气(石阡说春)”为名于2011年被列入国务院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些地方还有“粘雀嘴”的习俗,即在春分那天,包一些用粘糯米面做的小圆子,煮好后插细竹签上置于田头,麻雀来吃后嘴就会被粘住,免得麻雀来田间破坏庄稼。一些地方这一天还要扫墓祭祖,也称“春祭”。一些地方的春祭十分隆重,一般杀猪宰羊,在祠堂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然后祭扫坟墓。祭祀后向各家分发祭品,也是孩子们最高兴的时候。

春分到来,温度回升,暖风习习,正在放风筝的好季节。因此,很多地方都有在春分前后放风筝的习俗。放风筝是春分传统习俗,清朝文人高鼎《村居》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首诗描写了:在春光明媚的二月天,放学归来的儿童沐浴着春光,呼吸着新鲜空气,趁着和暖的东风,奔跑着放飞风筝。孩子们在春分期间放风筝是很古老的春季娱乐活动。在春分当天,大人们也会参与其中。市场上卖的风筝,多比较小,适宜于小孩子们玩耍;大人们如果参与的话,会自己糊个大一些的。其中,山东省潍坊市每年在4月20-25日期间举办国际风筝节,春分到来,那些准备参赛的选手们纷纷走出家门,将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的风筝放到天上,煞是好看。这一景象一直持续到风筝节结束。在潍坊市区东北15公里的地方,有个叫杨家埠的村子,据说是风筝的故乡。这里的筝做工十分考究,起飞高而稳,可分为串子类、板子类、立体类、软翅、硬翅、自由式等系列,六十多个品种。杨家埠村还以木版年画驰名中外,并与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并列为中国三大画市。年画是艺术品,风筝也是艺术品,二者在杨家埠人眼里是相通的,当然也互相促进。潍坊市被称为风筝之都,市内大街小巷到处都是风筝形状的雕塑小品,甚至连公共汽车站、路灯都是风筝造型。

春分到来,乍暖还寒,气温快速回升,但也会出现“倒春寒”,即突然降温。这就需要时时关注天气预报,注意添加衣物,尤其不要过早穿上单薄的衣服。“春捂秋冻”是祖宗流传几千年的生活经验,很有用的。在温暖的春风中,人们常会感到干燥,即“春燥”,严重的还会出现皮肤干裂等症状。因此,平时适当多吃一些如梨子、苹果、草莓等水果,一日三餐多吃苦瓜、芹菜等青菜和鱼类,加上适当运动,是减轻“春燥”烦恼的不二法门。 “春困”也是很多人在这一季节特有的生理现象,表现为白天精神不振,四肢乏力。解决的办法也很多,如在夜间保持充足的睡眠,多吃蔬菜水果,加大运动量,在阳光明媚的春日适当到郊外远足,等等。

春分节气到来,黄河流域各种鲜花盛开,争奇斗艳,尤以桃花为美。桃花在这个节气里最为常见、品种最多,常见的观赏品种有白碧桃、红碧桃、五色碧桃等。其中,白碧桃又分为大花和小花两种,花朵为白色重瓣。红碧桃的花为亮红色,花形为牡丹型,花朵生长密集,很是养眼,一般开花较晚。五色碧桃又叫撒金碧桃,花色一般为白色,有的白中带红,还会出现数朵为粉红色,或者有复色花,即花瓣一半白一半粉红。由于同一株桃树能开出不同颜色的花朵,很受人们的喜爱,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桃花还是很有故事的花种。《三国演义》第一回即为《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一部千古名著,居然从桃园开始。唐代诗人崔护留给后人的诗作尽管不多,但大多数中国人小学的时候都会背诵其“桃花诗”。当然,诗的后面,还有令人心碎的故事。

题都城南庄
崔护(唐)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另外一位唐代诗人张志和(这名字特别没有古代气息)也有一首桃花诗(实际上是词)。这个人是个牛人。他的哥哥是大诗人、曾做过宰相的张九龄。唐代宗年间,大书法家颜真卿任湖州刺史,张志和前去看望,颜邀请茶圣陆羽等人一同与张饮酒取乐。以现代人的眼光看,这次宴会的阵容极其豪华。时值桃花盛开,流水潺潺,鳜鱼肥美,可能是大家吃鱼吃的高兴了,诗兴大发,即兴唱和。在张志和所唱和的诗词中,便有《渔歌子》一首。这个时节鳜鱼鲜美,千年来老饕众多,边吃边念,致使流传至今。这个效果估计诗人以及一起和诗的颜真卿和陆羽都想不到。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张志和(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意境真好。但千年来,读这首诗的人首先想到的是鳜鱼的肥美,把桃花、箬笠、蓑衣什么的都抛在九霄云外。元代状元刘秉忠有一首诗,题目就是《桃花流水鳜鱼肥》,而且前半部分直接抄张的原诗,居然也不叫抄袭,估计是吃鳜鱼吃的高兴了。

太常引·桃花流水鳜鱼肥
刘秉忠(元)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风雨不须归。
管甚做、人间是非。
两肩云衲,一枝筇杖,
尽日可忘机。
之子欲何为。
归去来、山猿怪迟。

为了留住鳜鱼的美味,安徽人发明了“臭鳜鱼”,即发酵鳜鱼,使食客一年四季都能吃上鲜美的鳜鱼,但由于发酵,已经没有即时宰杀时那种满口生香、飘飘欲仙的感觉了,但绝大多数食客已经记住了臭鳜鱼悠长的回味,把鲜鳜鱼反而忘记了。一些老饕一段时间不吃臭鳜鱼便如上了毒瘾一般。记得安徽专门有一家企业名为“桃花流水公司”,专门经营即食臭鳜鱼。

春分时节,北方气温稳定回升,一般维持在10°以上,农人的忙碌开始了。《荆楚岁时记》载:“春分日,……有鸟如乌,先鸡而鸣:‘架架格格’,民候此鸟则入田,以为候。”这鸟居然比鸡叫的都早,真是催人奋进。怪不得这一区域的农民听到这个鸟叫就开始下田耕作了。此时,越冬作物(如小麦、油菜)进入了生长阶段,有利于早稻、春玉米等作物的播种。《四民月令》云:“春分中,雷且发声。”春分节气到来,雷声都比过去响了,雨水更多了,有利于作物生长。但北方春季大多少雨,应抓紧春灌,浇好小麦拔节水,施好拔节肥,注意防御“倒春寒”对农作物的危害。民谚云:“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追肥浇水跟松耪,三举配套麦苗壮”。江南地区早春天气冷暖变化频繁,要注意冷空气对早稻秧苗的损伤。华南地区气温高,此时已经进入春播春收的大忙季节。农谚云:“春分乱纷纷,农村无闲人”,说的就是华南地区此时的繁忙景象。此时,江南一带春茶开始抽芽,应及时追肥,使嫩叶肥厚,以备明前采茶。长江以南地区春分过后即进入“桃花汛”,降雨量迅速增加,要注意防汛。春分也是植树造林的好时机,农谚云:“二月惊蛰又春分,种树施肥耕地深。”清代诗人宋琬诗《春日田家》有“夜半饭牛呼妇起,明朝种树是春分”句,极为传神。

春日田家
宋琬(清)
野田黄雀自为群,山叟相过话旧闻。
夜半饭牛呼妇起,明朝种树是春分。

送春牛是很多地区在春分节气的习俗,据说源于周代,一直延续至今。早期的春牛多为泥塑,清代后改为纸糊。送给邻居或者亲友,预示着未来一年的风调雨顺。一些地方还演化为送春牛图,即在纸上画有农夫牵牛耕田的图案,或者带有耕牛的农历,水平高的还可以贴在墙上。送春牛的时候,一般伴有说唱,主人家为了表示感谢还可以给一些零钱或者吃食。有些乞丐在这一天也以送春牛为由进行乞讨。

春分节气到来,室外温度温暖怡人,阳光灿烂,既是春游的好季节,又可以到田间挖野菜,如苋菜、荠菜、苦菜、蒲公英等,很是美味。因此,吃野菜也是分布比较广泛的习俗之一,即“春分吃春菜”。春菜,就是春天的蔬菜,其实说的就是野菜。农人吃野菜,当然需要亲自到田间采挖,劳动过程中也体验了春天的气息。一些地方还把采来的春菜和鱼片一起做成汤,称为“春汤”,据说可以清热解火,生津润燥,男女老少皆宜。春分吃春菜的寓意为一家老小身强力壮,远离疾病。这些年来吃野菜的人多了,而挖的人少了,我们在超市上看到的所谓“野菜”实际上都是种植的,完全没有野生品种的口感。

春分节气,昼夜两分,寒暑两分,人们在生活中也应注意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饮食上注意不要大寒大热,可以适当食用菜花、莲子、牛肚等食物。大寒之物鱼、虾等也要辅之以大葱、大蒜等大热之物烹调。春分时节要适当养肝、护肝,可适当食用一些猪肝、鸡肝、菠菜等食物,适当吃一些鸭血类食物可以起到补血、补肝的作用。在南方一些地区,这一时节,菠菜鸭血汤、菠菜猪肝汤都是颇受欢迎的菜肴。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分来了,农忙开始了,大家都打起精神!

阮郎归
欧阳修
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
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
秋千慵困解罗衣,画堂双燕栖。

癸丑春分后雪
苏轼(宋)
雪入春分省见稀,半开桃李不胜威。
应惭落地梅花识,却作漫天柳絮飞。
不分东君专节物,故将新巧发阴机。
从今造物尤难料,更暖须留御腊衣。

春分日
徐铉(宋)
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
绿野徘徊月,晴天断续云。
燕飞犹个个,花落已纷纷。
思妇高楼晚,歌声不可闻。

画堂春
仲并(宋)
溪边风物已春分。画堂烟雨黄昏。
水沈一缕袅炉薰。尽醉芳尊。
舞袖飘摇回雪,歌喉宛转留云。
人间能得几回闻。丞相休嗔。
和宋之问寒食题黄梅临江驿

崔融(唐)
春分自淮北,寒食渡江南。
忽见浔阳水,疑是宋家潭。
明主阍难叫,孤臣逐未堪。
遥思故园陌,桃李正酣酣。

偷声木兰花·春分遇雨
徐铉(宋)
天将小雨交春半,谁见枝头花历乱。
纵目天涯,浅黛春山处处纱。
焦人不过轻寒恼,问卜怕听情未了。
许是今生,误把前生草踏青。

踏莎行
欧阳修(宋)
雨霁风光,春分天气。千花百卉争明媚。
画梁新燕一双双,玉笼鹦鹉愁孤睡。
薜荔依墙,莓苔满地。青楼几处歌声丽。

蝶恋花
葛胜仲(宋)
已过春分春欲去。千炬花间,作意留春住。
一曲清歌无误顾。绕梁馀韵归何处。
尽日劝春春不语。红气蒸霞,且看桃千树。
才子霏谈更五鼓。剩看走笔挥风雨。

有关春分的农谚也不少。

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春分有雨到清明,清明下雨无路行

春分无雨到清明

春分雨不歇,清明前后有好天

春分阴雨天,春季雨不歇

春分降雪春播寒

春分无雨划耕田

春分有雨是丰年

春分不暖,秋分不凉

春分不冷清明冷

春分前冷,春分后暖

春分前暖,春分后冷

春分西风多阴雨

春分刮大风,刮到四月中

春分大风夏至雨

春分南风,先雨后旱

春分早报西南风,台风虫害有一宗

春分秋分,昼夜平分

吃了春分饭,一天长一线

学院官方微信

党委邮箱:nongfadw@ruc.edu.cn

院办:010-62511061

团委:010-62511062

教务:010-82509135

同等学力/在职培训:010-62517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