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天是大暑
2020-07-21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在每年的阳历7月22日至24日,太阳到达黄经120°。2020年的大暑是7月22日 16:36:44,农历 六月初二。清代陈昌治刻本《说文解字》对“暑”字的解释是:“热也。从日者聲。舒呂切” 清代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云:“暑,煮也。如水煮物也。热,热也。如火所烧热也。”说的是暑期来临,天热得像水煮火烧的一样。《通纬·孝经援神契》云:“小暑后十五日斗指未为大暑,六月中。小大者,就极热之中,分为大小,初后为小,望后为大也。”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大暑节气的到来,意味着中国的大部分地区迎来了一年之中最炎热的一段日子。农谚云:“小暑变大暑,热得无处躲”“小暑不算热,大暑正伏天”。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骄阳似火,风小湿大,闷热难耐。这就是武汉、南京、重庆以“三大火炉”闻名的原因。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异常,一些北方城市的气温偏高,如北京,有时气温超过南方城市,但持续的时间依然短于南京这些“火炉级”城市。有些年份,杭州、南昌等城市的气温也可能高于上述三大“火炉”。新疆的吐鲁番地区在大暑前后气温可达40度以上,尤其在缺乏任何植被覆盖的火焰山,下午两点前后的气温可以上升到50度以上,真是名不虚传。远处看去,山顶上蒸腾而起的水蒸气真的像火焰一般。火焰山通体呈红色,犹如一个熊熊燃烧的大火炉。《西游记》中把火焰山描写为太上老君炼丹炉被孙悟空蹬倒后,带着余火的砖头散落人间形成的,“八百里火焰,四周围寸草不生。若过得山,就是铜脑盖,铁身躯,也要化成汁哩”。铁扇公主凭着一把芭蕉扇每十年收一次保护费前来扇一次,让周围的老百姓种上庄稼,倒成为一个不错的营生。幸亏孙悟空在众仙的帮助下打败了牛魔王,制服了铁山公主,得到了扇子,连扇七七四十九扇,才扇熄了火焰。从地理位置看,真正的唐僧取经时也是要经过火焰山的。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大暑,六月中。解见小暑。”大暑分为三候:“初候,腐草为萤”。萤即萤火虫,又名夜光、景天、如熠耀、夜照、流萤、宵烛、耀夜等,属鞘翅目萤科,是一种小型甲虫,因其尾部能发出萤光,故名为萤火虫。全世界约2000多种,中国已发现100多种。成虫体长0.8厘米左右,身形扁平细长,头较小,体壁和鞘翅较柔软,头部被较大的前胸盖板盖住。雄虫触角较长,有11节,呈扁平丝或锯齿状;腹部可见腹板6~7节,末端有发光器,可发出荧光;雄虫大多有翅。雌虫无翅,身体比雄虫大,不能飞翔,但荧光比雄虫亮。萤火虫的发光器内有一种发光细胞,发光细胞内有一种含鳞的化学物质,称为萤光素。当萤火素遇到空气就会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产生光芒。不同的萤火虫光芒持续的时间不同,有的不到一秒钟,有的可以维持好几分钟。成虫发光有引诱异性的作用。成虫寿命一般只有5天至两个星期,这段时间一般在大暑期间的中伏阶段,即一年之中最炎热的季节。由于成活时间短,它们会繁忙的寻找异性交配以繁衍下一代。一般日落1小时后萤火虫非常活跃,雄虫会在二十秒中或快或慢闪动亮光,等二十秒,再次发出讯号,耐心等待雌虫的一次强光回应,如果没有反应,雄虫会飞往别处。国外有一种特别的萤火虫品种,要靠吃掉雄虫来繁衍并且保护后代生存,这种萤火虫可通过模仿其他种类萤火虫的雌性闪光来引诱雄性,当虫以为自己的求爱得到应答并过来约会时,就会被对方吃掉。真是“致命情人”!萤火虫分为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虫一般在枯草丛中产卵,大暑时,其幼虫便会从草丛中卵化而出,以至于古人认为萤火虫由腐草变化而成,故有“腐草为萤”之说。“二候,土润溽暑”。溽是湿润、闷热的意思。说的是大暑节气到来时,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壤湿度大、温度高。这种状况很利于水稻等喜水植物的生长。“三候,大雨时行”,大暑节气,雨热同季,天气变化快,随时可能下一场大雨甚至暴雨。天气预报中经常能够听到“分散性大雨”的说法,一定要下,但时间、地点不固定,随时随地可下。农谚云:“大暑小暑,灌死老鼠”。因此,这一时节,尽管作物生长快,需水量大,但也要时刻注意防汛,防止涝灾。大雨也可以使暑湿减弱,节气开始向立秋过渡。《群芳谱》云:“暑至此而尽泄”,说的是大暑节气到来,暑热尽情宣泄,天气似火炉和蒸锅一般。然而物极必反,至热而转凉,大暑之后,天气慢慢就变得凉快了。可见中国古老的节气很有哲理。
这一时节,不仅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雷阵雨也较多,在中国很多地区,经常会出现摄氏40度的高温和雷雨天气。尤其是华北(内蒙古、河北、山西、北京、天津)、黄淮地区(山东、河南)、东北南部以及位于黄土高原的陕、甘、宁部分地区,在湿热难耐时,北方冷空气与南方或东部海上输送来的暖湿气流相遇,会出现强降雨天气,不仅可以一解暑气,还可以给这些地区的农作物补充急需的水分,但若同时出现强对流天气以及过量的雨水,往往形成局地洪涝和泥石流灾害。因此,这一时期处于防汛抗洪的关键时期,故有“七下八上”(七月下旬、八月上旬)之说。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如果没有充足的光照,水稻、棉花等喜温作物的生长也会受到影响。但如果连续出现长时间的高温天气,也不利于水稻等作物的生长。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农谚云:“五天不雨一小旱,十天不雨一大旱,一月不雨地冒烟”。这一时节的旱情称为“伏旱”。伏旱区持续的大范围高温干旱会导致作物大面积减产甚至绝产,危害有时大于局地洪涝。除长江中下游地区需要防旱外,陕甘宁、西南地区东部、特别是四川东部、重庆等地也要防旱。当然,由于这一时节降雨是常态,因而伏旱往往只是局部现象。
尽管大暑酷热,但先民们还是忙里偷闲,举办各种活动,一是为了避暑,二是为了祛毒,即祛暑热之毒。如浙江台州一带沿海地区几百年来一直有在大暑这天送“大暑船”的习俗。大暑这天早7点,村民们便集中在海边,几十大壮汉抬起早就备好香案、神龛、各种供品的大船,在村子的大街小巷游走一圈,在这个过程中不免鞭炮齐鸣,其他人在一旁踩高跷、舞龙灯等。陆地上的活动结束后,人们会把大暑船送到海上,意味着把暑期的瘟神送走了。这个活动起源于数百年前这一地带发生的瘟疫,恰好在大暑前后,人们以为是当地传说中的五位凶神所带来的,于是建了五圣庙,并在大暑这一天用特制的木船把五位凶神的神龛连同供品一同送到海上,意思是送走瘟疫,祈求平安。这个习俗沿袭到现代,已经演化为民俗和庙会活动。
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关帝圣君的诞辰,也是彝族、纳西族、白族、拉祜族、普米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即火把节,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一般在农历六月二十四至二十六日举行,节期3天甚至更长的时间,举办各种活动,如“种太阳”。是日,人们在“打歌”场中心竖起大火把,火把周围堆放着干柴,火把正前方栽一截经过认真挑选、干燥易燃的树桩象征着太阳。在东方太阳升起之际,早已汇聚在“打歌”场周边的人们,没人拿着一根小不棒,依次到“太阳”上钻木取火,只要有人钻出火,人们便蜂拥而上,用早已准备好的干草把火引到柴堆上,点燃柴堆。然后,人们便把自己带来的小火把引燃,并带回家点燃自家的火溏。太阳落山后,人们再次汇集“打歌”场,把早上点燃的火把续上薪柴。在熊熊燃烧的大火把旁边,人们载歌载舞,通宵达旦。不同民族的形式稍有差异,但都表达了人们祈求五谷丰登、平安如意的愿望。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各地的火把节已经成为吸引游客的一项重要活动,“种太阳”的已经不限于本民族的人们了,更多的是专程前来参加节庆活动的游客。数日的狂欢,不免大汗淋漓,也是消暑的好方法。
有意思的是,在很多地方,吃也是度过大暑酷热节气的活动之一。在台湾的一些地方,有过“半年节”的习俗。从农历看,大暑过完,正是全年的一半,所以这天在敬完神灵后,全家会在一起吃“半年圆”。“半年圆”一般用新产的糯米磨成粉,掺上其他面粉做成小吃,多为甜食,象征着团圆与甜蜜。广东的一些地区有吃仙草的习俗,所谓仙草,又称凉粉草,是当地一种药食两用植物的茎叶晒干后磨成粉做成的,是一种消暑的甜品。有些地区吃龟苓膏,和仙草类似。农谚云:“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山东的鲁南一带有“喝暑羊”的习俗,即在大暑那天喝一晚滚烫的羊肉汤,通体大汗之后起到带走暑热、强身健体的作用。山东省枣庄市在大暑这一天常把嫁出去的闺女接回来,已经生娃的当然要带着娃,一家人热热闹闹,喝着羊汤,吃着新麦面粉烙的饼,算是对外孙的犒劳。看着这其乐融融的场面,老汉免不了还要喝上二两闺女带来的二锅头。在福建莆田,除了吃羊肉外,还有吃荔枝的习俗。一般前一天先把成熟的荔枝摘下浸于冷井水之中,大暑当天取出食用。这样的荔枝既清凉解暑,又能起到滋补的作用。可见大暑消暑,各有妙方。
大暑时节,正是荷花盛开之际。荷花又名莲花、水芙蓉等,是莲属多年生水生草本花卉,花色有红、粉红、白、紫等,罕见的有彩纹、镶边。坚果椭圆形,种子卵形,可食用。1985年5月荷花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花之一。荷花还是印度和越南的国花。古时江南风俗,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为荷花生日,因而荷花又被称为“六月花神”,此时正值大暑前后。在中国,荷花历来被认为是圣洁之花。在《西游记》里,观音菩萨总是坐在一个红色的荷花里面,如来佛的坐垫是一朵金色的莲花。荷花是适应性极强的物种,全国各地都有种植。大暑时节,荷花盛开,花下之藕淀粉含量少,清脆可口,是解暑之佳肴。我的家乡就有“荷下藕、花下韭”之说,意为其鲜无比。
古人有关大暑的诗词佳作很多,大都是描述酷热难耐的。如白居易所说“时暑不出门,亦无宾客至”,天太热了,不仅自己不想出去,宾客也不登门了。那么怎样才能消暑呢?“端居一院中”,“热散由心静”,呵呵,心境自然凉。倒是辛弃疾在酷暑之中还能想到农民的收成,“稻花香里说丰年”,真是个好人。要不怎么会成为千古名句呐。
销 夏
白居易(唐)
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
夏日闲放
白居易(唐)
时暑不出门,亦无宾客至。
静室深下帘,小庭新扫地。
褰裳复岸帻,闲傲得自恣。
朝景枕簟清,乘凉一觉睡。
午餐何所有,鱼肉一两味。
夏服亦无多,蕉纱三五事。
资身既给足,长物徒烦费。
若比箪瓢人,吾今太富贵。
登殊亭作
元结(唐)
时节方大暑,试来登殊亭。
凭轩未及息,忽若秋气生。
主人既多闲,有酒共我倾。
坐中不相异,岂恨醉与醒。
漫歌无人听,浪语无人惊。
时复一回望,心目出四溟。
谁能守缨佩,日与灾患并。
请君诵此意,令彼惑者听。
大暑水阁听晋卿家昭华吹笛
黄庭坚(宋)
蕲竹能吟水底龙,玉人应在月明中。
何时为洗秋空热,散作霜天落叶风。
满江红
大暑
刘将孙(宋)
南浦绿波,只断送、行人行色。
虽只是、鹏抟九万,天池春碧。
鸾侣凤朋争快睹,鸥盟鹭宿空曾识。
到玉堂、天上念西江,今非昔
公去也,宁怀别。
人感旧,情空切。
但岁寒松柏,相期茂悦。
好在莫偿尘土债,风流宁可金门客。
俯人间、大暑少清风,多炎热。
大暑忆灵隐寺冷泉一首
苏籀(宋)
我念热客辞,怀哉冷泉游。
此水暨此山,清便物殊尤。
澄渟快一生,晶澈夺两眸。
青瑶碧玻瓈,三顷方能侔。
澡雪戏{左山右豦}间,大川漫悠悠。
浣瀹鉴临际,千仞险何求。
面堂浸九筵,汎桨颺扁舟。
泠泠析酲惛,一一数虾鳅。
当阶掬珠璧,欹枕拖纶钩。
雷霆落闸喧,雪霜浮涧流。
京江谢洁滑,苕霅雄偏州。
月夕了无滓,暑天常似秋。
拜尘付一咍,汩泥亦包羞。
愿浴岐山凤,勿饮荆州牛。
大暑留召伯埭
尤袤(宋)
清风不肯来,烈日不肯暮。
平生山林下,散发颇箕踞。
一官走王事,三伏在道途。
我非褦襶儿,亦尔困驰骛。
居然恋俎豆,安得免羁馽。
区区竟何营,汩汩此飘寓。
渊明应笑人,有底不归去。
大暑
曾几(宋)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
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
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
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
大暑戏赠希古
张耒(宋)
去年挥汗对淮流,寒暑那知复一周。
土润何妨兼伏暑,火流行看放清秋。
鬓须总白难相笑,观庙俱闲好并游。
只怕樽前夸酒量,一挥百盏不言休。
和晁应之大暑书事
张耒(宋)
蓬门久闭谢来车,畏暑尤便小阁虚。
青引嫩苔留鸟篆,绿垂残叶带虫书。
寒泉出井功何有,白羽邀凉计已疏。
忍待西风一萧瑟,碧鲈斫鲙意何如。
大暑竹下独酌
郑刚中(宋)
新竹日以密,竹叶日以繁。
参差四窗外,小大皆琅玕。
隆暑方盛气,势欲焚山樊。
悠然此君子,不容至其间。
沮风如可人,亦复怡我颜。
黄错开竹杪,放入月一弯。
绿阴随合之,碎玉光斓斑。
我举大榼酒,欲与风月欢。
清风不我留,月亦无一言。
独酌径就醉,梦凉天地宽。
知识相问多以封川气候宽凉为言大暑中因念退
郑刚中(宋)
退之序郴阳,水驶山不平。
中州清淑气,至此郁以停。
封川在炎方,更过郴几程。
不瘴已甚幸,谓凉兹岂情。
山穷人尽瘦,草茂虎公行。
浓云从地起,地气还相蒸。
霔雨洞洗之,十日不知清。
闭门坐小室,欹尊视馀倾。
见酒暂欢喜,孤吟步中庭。
炎燠亦何有,感恩泪纵横。
六月十八日夜大暑
司马光(宋)
老柳蜩螗噪,荒庭熠燿流。
人情正苦暑,物怎已惊秋。
月下濯寒水,风前梳白头。
如何夜半客,束带谒公侯。
大暑松下卧起二首
陈天瑞(宋)
炎威一何骄,不有商飙惨。
苍茫云海路,飞龙不可览。
我本灌园人,昔乃从铅椠。
万事已恢心,十载空尝胆。
亭亭松篁边,小池开菡萏。
芬清泥自污,根固波徒撼。
终日哦其间,一卧寂百感。
相期晚节香,看此秋容淡。
乙未六月大暑
方回(宋)
平分天四序,最苦是炎蒸。
在我须无欲,于斯患不能。
又应当闵雨,谁识始藏冰。
人力回元造,生生实所凭。
水调歌头
大暑退
刘辰翁(宋)
天地有中气,第一是中元。
新秋七七,月出河汉斗牛间。
正是使君初度,如见中州河岳,绿鬓又朱颜。
茎露一杯酒,清彻瑞人寰。
大暑退,潢潦净,彩云斑。
三壬三甲厚重,屹不动如山。
从此五风十雨,自可三年一日,香寝镇狮蛮。
起舞愿公寿,未可愿公还。
萤
徐夤(唐)
月坠西楼夜影空,透帘穿幕达房栊。
流光堪在珠玑列,为火不生榆柳中。
一一照通黄卷字,轻轻化出绿芜丛。
欲知应候何时节,六月初迎大暑风。
留题灵岩寺
卞育(宋)
屈指数四绝,四绝中最幽。
此景冠天下,不独奇东州。
夜月透岩白,乱云和雨收。
甘泉泻山腹,圣日穿岩头。
大暑不知夏,爽气常如秋。
风高松子落,天外钟身浮。
祖师生郎石,古殿名般州。
人巧不可至,天意何所留。
老僧笑相语,兹事常穷求。
移出蓬莱岛,等吾仙子游。
安静堂书事
蔡襄(宋)
勿学异世人,过常不可深。
勿学慢世人,侧身随浮沈。
白日当中天,难破是非心。
不有拔俗器,安得太古音。
大暑苦烦浊,清泉流高岑。
烈士无恋嫪,至理须推寻。
和答孙推官久病新起见过
蔡襄(宋)
去年大暑过京口,唯子见过牛马走。气温貌古风骨粹,如入魏国逢轲叟。前趋王事难少留,兀若洪钟未遑扣。穷秋忽闻感疾恙,斗蚁入床扬左肘。天生贤者固有待,岂得数奇而不偶。勿药之喜既和平,大肉快噉饮几斗。神明复还方寸静,万卷旧书仍次部。新年於已无职事,虽欲耕田不盈亩。轻舟将览吴中春,独信墙乌沿霞薮。知子玉趾远临访,倒屣出迎唯恐后。山堂永日接言词,楚萍色味两俱剖。陶家埏埴以为器,其大如瓮小如缶。昔人知命斯上通,动静以时随所有。我闻子论心恻恻,傥或祭天必薪槱。大篇短韵时见投,开霁清暘穿户牖。强抽鄙意答长歌,脂泽陋滋容益丑。钱塘风物湖山好,与子相从频载酒。一水汪湾暮日浴,千岩转侧朝云呕。放怀方外聊自适,举杯相属起为寿。美哉此乐世难得,勿话归期论子丑。
和王定国二首
晁补之(宋)
可怜好月如好人,我欲招之入窗户。
人言明日当大暑,君看繁星如万炷。
想君映月读书时,清似列仙臞不肥。
我正甘眠愁日出,朝骑一马暮还归。
深出赘归省再往妇氏家
陈著(宋)
父子恩爱重,人生别离苦。惟汝善事我,我亦深爱汝。
我年今七十,又有多病母。出赘非汝心,事有难直取。
寸步安可离,而乃江山阻。忆昨汝归时,大暑走风雨。
身如出水荄,淋沥带泥滷。弱质又逃病,老怀方免虑。
胡为有力者,夜半负箧去。本自无完衣,转使时赤露。
命穷不可医,眉攒若为诉。我心愈恻恻,还送汝行路。
奈何其奈何,听我细分付。出入谁能无,归期况堪数。
远游必有方,无愧圣人语。得失亦可常,翕然云散聚。
不见古君子,堕甑宁复顾。贤哉汝妇翁,可以就规矩。
瑟琴相好合,更闻汝得妇。足宽父母心,百里在庭户。
谨铁困閒愁,宗事要担负。
集元刺史句咏寒亭
杜子是(宋)
长山绕井邑,嘐嘐天外青。
烟云无近远,水石何幽清。
半崖盘石径,如见小蓬瀛。
时节方大暑,忽若秋气生。
高亭临极巅,登高宜新晴。
俗士谁能来,野客熙清阴。
漫歌无人听,有酒共我倾。
时复一回望,心月出四溟。
骤雨
钱钟书(当代)
大暑陵人酷吏尊,来苏失喜对翻盆。
雷嗔斗醒诸天梦,电笑登开八表昏。
忽噫雄风收雨脚,渐蜷雌霓接云根。
苍苍似为归舟地,试让前滩水涨痕。
夏夜叹
杜甫 (唐)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
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
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
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
何由一洗濯,执热互相望。
竟夕击刁斗,喧声连万方。
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
北城悲笳发,鹳鹤号且翔。
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宋)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夏花明
韦应物(唐)
夏条绿已密,朱萼缀明鲜。
炎炎日正午,灼灼火俱燃。
翻风适自乱,照水复成妍。
归视窗间字,荧煌满眼前。
夏日
韦应物(唐)
已谓心苦伤,如何日方永。
无人不昼寝,独坐山中静。
悟澹将遣虑,学空庶遗境。
积俗易为侵,愁来复难整。
山亭夏日
高骈(唐)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夏日登车盖亭
蔡确(宋)
纸屏石道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
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
省试夏日可畏
丘为(唐)
赫赫温风扇,炎炎夏日徂。
火威驰迥野,畏景烁遥途。
势矫翔阳翰,功分造化炉。
禁城千品烛,黄道一轮孤。
落照频空簟,馀晖卷夕梧。
如何倦游子,中路独踟蹰。
仲夏风雨不已
陆游(唐)
南陌东阡自在身,一年节物几番新。
鲥鱼出后莺花闹,梅子熟时风雨频。
冠盖敢同修禊客,桑麻不减避秦人。
夕阳更有萧然处,照影清溪整葛巾。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宋)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读了这么多脍炙人口的名人佳句,也不要忘了《水浒传》中的歌谣《赤日炎炎似火烧》,白日鼠白胜扮作挑酒桶的汉子在黄泥岗劫生辰纲时所吟唱的。这首诗的作者应该是施耐庵?这厮曾参加元末起义军之一张士诚的队伍,以幕僚身份为之出谋划策,张最终被朱元璋所灭,施耐庵深感自己没用,于是把梁山军师取名“吴用”。其实有用无用,时无英雄而已。施耐庵身处元末轰轰烈烈的农民大起义洪流之中,对当时农民的悲惨处境还是非常了解的。中国农民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只要能吃饱饭,哪怕是半饱,也不会干拎着脑袋起义的事,元末那么多农民揭竿而起,说明实在活不下去了。因此,这首诗可能实际上描述的正是元末农民的真实处境。
赤日炎炎似火烧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有关大暑的谚语也很多。
禾到大暑日夜黄
大暑大暑,不熟也熟
大暑不割禾,一天丢一箩
早稻抢日,晚稻抢时
大暑闻雷有秋旱
不热不冷,不成年景
六月不热,五谷不结
人在屋里热得燥,稻在田里哈哈笑
大暑热,田头歇;大暑凉,水满塘
大暑热,秋后凉
大暑热得慌,四个月无霜
大暑不热,冬天不冷
大暑不热要烂冬
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
伏里多雨,囤里多米
伏天雨丰,粮丰棉丰
伏不受旱,一亩增一担
大暑有雨多雨,秋水足;大暑无雨少雨,吃水愁
小暑不算热,大暑正伏天
冷在三九,热在中伏